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433章 北方航线(二)(2/3)

作者:零点浪漫
前告诉他们,要等到船队上路之后才公布,以免有人脱退之后把消息给散布出去。

这各种各样的保密措施,也让何礼真正意识到,自己这趟差事并不是普普通通的送货而已,而是海汉在北方一系列军事行动的中的一个环节。想想海汉在北方占领的地盘都是大明的国土,但现在奔波在海上为海汉军队运送物资的,却是一群身为大明国民的商人和水手,这还真是莫大的讽刺。最奇妙的是似乎没有人认为这样做有什么不妥,也没有人认为有必要报官之类的。

当然了,这几条船上的人都知道何礼的身份,他们也不会真的认为在宁波府报官揭发海汉人的“不法行径”能有什么用,倒不如跟船去跑一趟北方航线,这同等时间的收入可是平时出海的三倍之多,钱到手才是最实际的,在这样的条件下谁还在乎这趟差事的目的地究竟归属于哪一国。

所有船只装完货物之后,最后一批装船的便是新鲜蔬果、活的禽畜以及淡水了,这些生存物资虽然在途中也可以靠岸补充,但海汉海运部对运输任务有一定的时效要求,所以预定的航线是从舟山外海直航山东,途中除非遇到恶劣天气或其他突发事件,否则不会主动停靠海岸。

最后船队实际出发的时间比事前通知的预定时间还提前了大半天,何礼认为这大概也是海汉的保密措施之一,故弄玄虚好让外界无法掌握这支船队的准确行程。他个人倒是对此没有什么意见,只是暗自感叹海汉人做事的小心细致。

这支北上的船队以货运船只为主,除了三十多艘民间承运商的船外,还有军方的九艘重载帆船,以及两艘承担护航任务的“探索”级战舰。

不过在何礼看来,那两艘护航的战舰似乎都有点多余,因为这些隶属于军方的重载帆船上,明显都各自装备有数门甲板火炮。不管是吨位还是火力,大明近海恐怕都很难有战船能与这些所谓的“货船”正面抗衡。这要是放到大明水师的编制中去,妥妥的就是主力战船了。

船队以大约六节左右的整体航速驶出定海港,然后折向北方穿过杭州湾,在第二天天明时进入到长江入海口水域。这个时候领队的海汉帆船向何礼的船队打出了信号,示意他们减速停航。何礼虽然不明其意,但还是下令照此执行。船队在距离陆地不远的地方抛锚停航,等了大约两小时之后,从长江口驶出一支由七艘船组成的船队加入进来。

何礼这才明白,原来是特地停下来等这批帆船的加入。他见这些帆船的桅杆顶上也都挂着象征民间承运商身份的旗帜,便知其使命大概跟自己一样,都是为海汉跑腿的大明海商。这支船队是从长江里驶来,想必是应该是来自扬州、镇江、常州、苏州、松江这几个州府之一了,多半是在当地采买了货物之后,约好时间直接在半路上会合。

何礼心中不禁冒出了一个问题,类似这样在为海汉效力的海上运输船队,在整个大明境内究竟有多少呢?这还是在海汉影响力偏弱的江浙地区,如果是在据说与海汉打得火热的福广一带,那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海汉要是将其在南方的一整套做法搬到江浙乃至北方,那渗透沿海地区应该也不会需要太长的时间。毕竟能够同时抵挡住金钱诱惑和武力威胁的人,在这世上真的不是太多见,而海汉恰恰就最为擅长这两种攻势。

一支超过五十条船组成的庞大远洋船队,在何礼的人生经历中是从未见过的,然而据随船的武装押运人员所说,这只不过是每个月往来于舟山岛与海汉北方殖民地之间的船队常态。也正是因为有如此之大的运输量,海汉才会通过商务部和海运部招募民间承运商,以期能为官方减轻一部分运输压力。

何礼在当初参加招商会的时候,还一度认为聚拢到自己名下的这批船已经不算少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