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467章 强力手段(2/4)

作者:零点浪漫
>

金尚宪一揖道:“王将军说得是,本官回城之后,就立刻去督办此事。”

不管海汉最终是不是与朝鲜结盟,这事都不能让后金了解太多内情,除非是朝鲜人铁了心要跟后金抱团,借着这个机会向其表忠心。当然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至少在眼下这个时期,没有经历历史上原本会发生的“丙子胡乱”的朝鲜还是有着比较强的反抗意识,并不会心悦诚服地对后金俯首称臣。如果朝鲜人意识到他们真的有机会推翻后金的压迫,那倒也不会怂到什么都不敢做。

王汤姆命人用小艇将金尚宪及随从送回岸上,沈志祥也一同前往,他接下来的任务就是陪同金尚宪前往汉城,争取尽快说服朝鲜君臣接纳海汉的提议,到城外观看海汉舰队在汉江上的作战演习。至于演习内容,王汤姆已经跟沈志祥通过气,届时便由他在朝鲜君臣旁边担任解说之职。

一直在旁观而没有发挥出作用的刘尚倒也没觉得遗憾,他心知自己虽然嘴皮利索,但像刚才这种两国高层官员会晤,强大的气场远比油嘴滑舌管用。王汤姆正是在气势上占据了明显的优势,才能稳稳地压住了对方一筹。而且能够目睹这样的重要谈判,即便是作为随从人员也有一种莫名的荣耀感,用海汉话来说,他这就是在亲眼见证历史。

如果接下来两国结盟成功,今后史书上很可能就会有这段记载,海汉历1636年五月三十日,海汉海军司令王汤姆亲率舰队抵达朝鲜都城汉城府,并主持签署了海汉与朝鲜国缔结战略同盟关系的合约。然后他刘尚或许也能以随员的名义被记录在案,成为历史的一部分。

像刘尚这样的文职官员又不太可能在沙场建功立业,而眼下这种场合或许就是为数不多能够被载入史册的机会了。对于他这样平民出身的小人物来说,这或许也算得上是某种形式的光宗耀祖了。而刘尚也敏锐地注意到,自己来到北方之后,真正能够被高层官员重视并给予具体任务的时机,几乎都是在外交领域。

刘尚对于海汉外交部的情况其实不是很了解,他过去的工作跟这个相当于大明礼部主客司、四夷馆、鸿胪寺综合职能的部门打交道不多,以前也没有对这个部门产生过兴趣。但近期随着北方战况的推进,与大明、朝鲜等国打交道的时候逐渐多了起来,而海汉外交部在北方地区的专职人员一只手就能数得过来,所以经常需要抽调刘尚去负责一些外事活动,而他在完成这些工作期间的表现也得到了高层的认可和赞赏。高层官员似乎都很看好他在外交方面的交涉能力,如果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似乎也是一条不错的出路。

金尚宪回到城中,果然是按照王汤姆的建议,先调了兵马将城中的后金使馆包围起来,将馆内的人暂时实施软禁,然后才去向国王报告刚才在城外的谈判情况。而沈志祥也借机向朝鲜国王进行劝说,让他先看过海汉舰队的操演之后再作定夺。

朝鲜国王李倧虽然在需要面对后金的时候有些怕事,但其实他骨子里也不是一个安分的人,否则当年就不会发动宫廷政变上位了。听闻可以观看海汉舰队在汉江上演练,他顿时就来了兴趣,既然对方不是来开战的,那去看看又有何妨。哪怕明知道是对方是借此向自己施加压力,但这样至少可以看看对方是不是有干货,既然罗德宪和沈志祥都吹嘘海汉军天下无敌,那想必从操演中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了。

于是在海汉舰队离开汉城外的江岸一小时之后,朝鲜方面确定江岸处已经没有海汉军人驻留,汉城南边的崇礼门这才徐徐打开,国王的仪仗和护卫队鱼贯而出,拱卫着李倧所乘的马车。而文武大臣们则是紧随其后,向城南江岸行进。

按照沈志祥的建议,队伍出城没走多远,在距离江岸尚有近一里的地方就停了下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