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495章 偷鸡不成(2/3)

作者:零点浪漫
所有针对海汉及合作伙伴名下织造业相关机构的破坏行动,否则海汉将终止从何冠之名下织造行采购织物,并且保留采取其他非常规报复手段的可能。这个威胁可以说是正中何冠之的软肋,他搞这些事情出来,就是想保住自己名下的产业在织造这个行业中的份额和利润。但如今的效果却似乎适得其反,非但没能打击到竞争对手进入这个行业的势头,反倒是得罪了真正的大金主海汉。

海汉人虽然未在信中言明他们所谓的“非常规报复手段”到底是怎么个意思,但何冠之去年经历过海汉出兵封锁钱塘江的事,心知这帮海外武装商人为了达成目的,什么事都干的出来,不可以常理度之。要是惹毛了他们,再搞一次兵临杭州城下的军事行动也并非不可能,他可背不起这么大的锅。于公于私,他都不能让这种事再次发生了。

但何冠之也觉得自己很冤,他只是提出了问题,而出主意的李松才是把局面搞得一团糟的罪魁祸首。最要命的是,这个家伙居然还成了海汉的阶下囚,也不知他策划的行动究竟出现了多少漏洞,才会被海汉人察觉到了端倪。如今还不知道那李松在海汉人手中是如何作供的,要是他把责任全都推到自己头上,那才是真的很难洗清罪名了。

不过何冠之也还有一点优势,那就是他的知府身份。好歹是杭州地方高官,即便海汉对这一事件有诸多不满,但依然是保持了一定程度的克制,选择了协商而非对抗来解决双方的分歧。而这样的克制,当然就是看在他这个知府官职的影响力上。至少在目前这个阶段,海汉并不希望在这件事情上撕破脸皮,这个判断让何冠之的心情总算是稍稍放松了少许。

只要事情能捂住盖子,不要再爆发去年那样的大规模武装冲突,何冠之认为妥协之后吃点亏也是值得的,毕竟这要保的可是自己的官位,是一切的根本。至于李松,何冠之并不打算要设法营救,他甚至想到是不是应该给海汉人一点暗示,让他们不要再把李松释放回来了。像这种办事不够牢靠又缺乏忠诚度的下属,何冠之简直恨不得能立刻将其灭口,免得这家伙管不住嘴胡乱攀咬。

何冠之很快就权衡好了利弊,作出了决定——立刻向海汉人妥协,并且把锅甩给李松,就说这是他擅作主张之举,其所作所为并没有经过自己的同意。

这事半点风声都走漏不得,否则局面很可能会变得失控,所以何冠之这次也学了个乖,不再找人来一起商量该如何处理了,而是自己关起房门,在书房里修书一封,痛承自己御下不力,管教无方,才会闹出这种误会。他在信中声称除李松之外并无其他人员组织这类破坏行动,并且表示愿意让李松接受海汉惩罚。反正不管坐牢也好,枪毙也好,总之何冠之是不想再看到这个人出现在杭州了。

何冠之写完之后,又反复看了几遍,确定没有什么措辞方面的问题了,这才命心腹手下赶紧送去城外某处码头——这也是双方在过去的合作中建立起的信息交流渠道之一。虽然海汉这次是有兴师问罪的意思,但何冠之认为对方既然还是选择了沟通,那么这消息渠道应该还是会保留着,通过书信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应该算是比较稳妥的解决办法了。

此时杭州城门其实已经关了许久,不过何冠之身为杭州行政长官,自然也有特权在手。他的心腹拿出手令验明无误之后,便由城防军安排,用绳索将其从城墙上慢慢放下,然后再步行前往钱塘江畔的那处码头送信。

“何冠之这次怂得很快啊!”孙堇在看过了这封书信之后,不禁对自己先前的判断产生了一丝怀疑。他认为何冠之既然有这么大的心思来谋划铲除竞争对手的产业,那应该是下了相当大的决心才是,绝不会轻易放弃原本的打算。哪怕自己已经抓到了此事的执行者,人证物证俱在,也未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