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786章 进退两难(2/4)

作者:零点浪漫
演。虽然清军在兵力规模上占据绝对优势,但谁也不敢保证就能攻破大同江下游的这处目标。

虽然阿济格本人没有亲自回来,但皇太极能从送回的报告中感受到阿济格的无奈。如果皇太极下令要求阿济格的部队强行攻打目标,那当然阿济格也会照办,但如果交战中死伤惨重,那之后再派其他部队前往该地区作战,势必也会受到先前战绩的影响。

而且海汉先前只派了舰队出战,陆军部队只在九连城短暂现身,皇太极不认为对方的兵力就只有鸭绿江畔那一点部队,而且这处据点据说面积颇大,还动用了大量人力来施工,驻守当地的陆军部队肯定兵力不会少。阿济格只带了五千兵马前往那处所在,如果真要发动强攻,这些人马估计得全折损在当地。

皇太极虽然不是什么心软的人,但也不愿让自己的部队白白去送死,所以立刻下令强攻这个念头只在他心中一闪而过便被放弃了。

既然当下没有什么能够立竿见影的办法,皇太极便只能采取比较稳妥的处理手段,继续向上下游派出更多的侦骑,寻找合适的渡江地点。这所谓的合适已经不是指地理环境便于渡江了,而是要找到海汉舰队在江面上的监控盲点。但这种可能性的确不大,皇太极知道对手有很多办法来排除这些盲点,比如让熟悉大同江水文状况的朝鲜人来制定需要重点监控的江段,而一些渡江难度极大的地点,只要在对岸派驻少量部队守住江岸就够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以目前的情况,就算清军能一次性送一两千人过江也意义不大,朝鲜军队肯定已经在对岸完成了布防,就算清军不太将其战斗力放在眼中,但如果要对付渡江的清军小股部队,那朝鲜军队还是能有一战之力。

“清军这就退了?”在防线后方大约百丈的一处刚刚搭建好的瞭望塔上,亲眼见证了交战全过程的金尚宪仍然不太敢相信,不可一世的清军仅仅发动了一次进攻,碰了钉子之后就果断鸣金收兵了。

“不退能怎么办?他们虽然是尚未真正开化的蛮人,但并不是笨蛋,知道以他们的能力没法攻击这条防线,只能远远地看看热闹。”钱天敦一脸平静地放下望远镜,对金尚宪解释道:“他们发动的冲锋就是要试探这道防线的防御强度,现在已经试出来了,他们就收手了。”

金尚宪对清军这种欺软怕硬的表现略略有些失望,不过当下还是很熟练地对海汉独立团的稳定输出吹嘘了一番。刚才两军的交战他看得很清楚,清军根本就没能给阵地上的海汉部队制造出实际的麻烦,连外围的濠沟都没趟过就已经被击退了。

清军退去之后,海汉阵中才不慌不忙地派出了一个连的步兵加上数百民夫出去打扫战场。一些失去了主人的战马驻足在战场上没有随清军一起退走,自然也就成了海汉的战利品,而遗落在战场上的武器、旌旗、个人财物,也全部被一一拣起装车运回基地里。

至于那些失去了行动能力的清军伤兵,若是还表现出抵抗的意图的,海汉士兵们都是站得远远地放枪将其击毙。而放弃抵抗的,则是让民夫抬到大车上,先运回基地看看能不能审出一点有用的信息。

金尚宪已经没有兴趣再把打扫战场看完,不过这高达六丈的瞭望塔上来不易,下去的时候更是会让人腿软。金尚宪磨蹭了半晌还是不敢放开手脚下去,钱天敦只能让人在他腰间绑了绳索,另一头固定在瞭望塔顶的栏杆上,然后再安排一个人在下面托着金尚宪瑟瑟发抖的腿,慢慢将他放下去。

像这样用来监控敌军动向的瞭望塔,在基地里还有好几座。这种木制高塔搭建起来并不复杂,不过坚固程度就不是太理想了,只能算是可以临时使用的设施,真要起大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