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844章 中左所城军演(2/3)

作者:零点浪漫
李溰觉得搞不好真的能在战场上唬住对手。

李溰其实很想从这场军演中挑一些毛病,以证明福建明军与朝鲜军之间的差距并不是那么大,但他很快发现这种想法是徒劳的,这支用钱堆出来的部队可不是什么少爷兵,许心素是按海汉战斗部队的标准在组建和训练他们,又有很多与海汉军并肩作战的机会,其实际战斗力要远胜普通明军,更不用说面对清军铁骑几乎毫无抵抗力的朝鲜军了。这支明军在演习中的表现,的确是对得起他们“小海汉军”的称号。

这让李溰不禁想起了在舟山岛访问时听到的一句海汉俗语:钱不是万能,但没钱是万万不能。许心素能靠砸下重金打造出一支强军,朝鲜却是因为没钱而难以让本 队的战斗力得到有效提升。任凭心比天高,但最后还是得拿钱说话,如果没有真金白银,就别想着整天做什么强国梦了,做白日梦还差不多。

所有人都想效仿海汉的成功模式,想拥有一支跟海汉军一样强大的武装部队,但真正有条件去实现这种愿景的也只有极少数人。以朝鲜目前的条件而言,想要尽快筹出军费就只有两条路,一是拿矿产和自然资源换海汉银行提供的专项贷款,二就是效仿当年安南的做法,直接用人口和土地换取武器和其他军事资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就目前的状况来看,朝鲜不愿轻易向海汉出让人口和土地,第二条路大概是走不通了,所以也就剩下抵押资源这条路了。但以此为交易条件究竟能从海汉换得多少武器装备,李溰也并不清楚,即便是目前最为乐观的估计,朝鲜新军的规模也不会超过五千人。

李溰在舟山的时候与江浙的明军将领也有过短暂的接触,他也听说过很多军头都想效仿许心素的发迹史,一边控制地方贸易一边加强自身武装,但真正见到正主之后,李溰就觉得江浙那帮军头在眼光见识方面都与许心素有着明显的差距,也难怪许心素能够在短短数年中就掌控了一省之地,而江浙的同行们却难以寻找到一个起势的突破口。

最显著的差异,便是许心素在数年前就已经成为了海汉的盟友之一,而江浙的军头们虽然与海汉有明里暗里的贸易往来,但却一直不敢像许心素这样明确地选择阵营和立场。这种谨慎也就导致他们只能得到海汉高价出售的武器装备,却无法像许心素那样获得海汉的信任和更大范围的支持。仅仅只是买些火枪火炮,只能让部队提升表面上的战力,而许心素每年成批派往海汉进修的高级军官,派去海外协同海汉军作战的部队,才是福建明军变得强大的真正原因。

这其中的道理其实很多人都明白,但真正能去做的人却是凤毛麟角。朝鲜现在也在朝这个方向努力,并且在经过了抗清战争之后,与海汉的关系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李溰此次留学能够看到多少,学到多少,能为朝鲜带回什么样的理念,或许都会对朝鲜今后在军事领域的发展起到很大的影响作用。

在看完了历时一个时辰的演练之后,李溰应邀与许心素一同检阅了参加演练的中左所驻军。这个小小的细节让李溰想起了早前在大同江观看海汉军的军事演练之后,钱天敦也有同样的安排,看来这福建明军效仿海汉军制是真的彻底,连这样的非战斗内容也一并复制过来了,也就难怪其战斗力与海汉军最为接近了。

检阅完部队之后,两人一起回到中左所城中,在这里还有一场说明会等着李溰。而来自朝鲜的这批留学军官,也被特许可以入场听讲。

这场说明会的主讲人是李溰在本地唯一称得上熟人的许裕拙,而内容便是福建海峡的战略意义与国际环境。墙上挂出了从辽东至海南岛的大幅海图,上面特地清晰地标出了漳州和中左所所在的位置,让观众能一看便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