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386章(2/4)

作者:零点浪漫
还想大量采购,这恐怕不是买来自己用的吧?”

“肯定不是。”石迪文对这个地区的局势更为了解,当下便道出了真相:“他们只消把买到的武器转手交给官府,这就是大功一件!”

陶东来恍然道:“说来说去,全都是障眼法啊!”

海汉目前最大的潜在买家既不是安南和许家军这种老牌盟友,也不是穷得叮当响的朝鲜,而是大明。

虽然大明也有自行制造火枪火炮的能力,但其威力相比海汉制造的武器却有着比较明显的差距。而海汉在辽东金州和朝鲜历年来对阵清军的战绩,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大明如果想要改变面对清军时的颓势,那么换装杀伤力更强的武器或许是一个比较好的解决办法。

作为名义上的盟友,大明当然也可以向海汉采购武器,不过大明通过官方渠道所能买到的武器型号和数量都一直受到海汉的严格监管,远远不能满足明军作战所需。

这样的控制当然也很好理解,海汉的武器虽然厉害,但兵力却比大明差了太多,一旦武器装备水平拉近,海汉就没多少继续压制大明的可能了。如果大明利用海汉武器武装出了一二十万火枪兵,那海汉在大明沿海的利益很可能就会受损。

正是基于这样的忧虑,海汉对出售给大明的武器装备实施了管控,就算捧着钱来也别想买到更多的武器。公开的渠道买不到,那自然也会滋生出一些灰色地带,类似扬州盐商高价收购的做法,其实就是打算自掏腰包为国家补贴一部分了。

这样做对盐商的好处,无非是花钱买个太平,说不定朝廷上的大人物看了高兴,加官进爵接着就来了。如果花个十万八万两银子,就能让皇上记住自个,那这些盐商还是很乐意尝试一下的。

当然了,海汉出售的所有武器弹药,那都是从三亚的兵工厂发出来,在出厂时就已经被清点过一编,然后兵工厂便会记录下这些武器弹药批次和数量的原始数据。浙江这边卖出去了多少,全都是有账可循的,一对库存便知,即便是石迪文也难以瞒报。所以就算明知把军火卖给盐商这个中间人获利颇丰,但石迪文也还是没有自作主张去赚这个钱。

至于这种古怪的现状今后会不会得到改善,那还要视两国间的关系是否能够进一步加强而定。陶东来此次北上的任务,也有部分与此相关,但尚未着手,就不便对石迪文谈及太多。

陶东来主动转移了话题道:“跟大明进行军火贸易,的确需要慎重行事……而且田独兵工厂的军火产能有限,当务之急,还是要以我们自身的军事建设为主。你带我在基地四下看看,我也好把你这边的建设经验传授给其他地方。”

石迪文自是不会拒绝这样的要求,当下便领着陶东来去参观基地内的一些重要设施。舟山财政状况良好,经费预算充足,军事基地内的硬件设施的建设标准也都颇高,基本都是向三亚的标准看齐。

“这些营房有一部分是去年才陆续完工的,所用的石材木料都是岛上所产,所以造价其实还好。只要保持日常的维护,这些营房用到下个世纪应该都没问题。”石迪文一边走一边向陶东来介绍道。

这些营房全都是条石砌墙,圆木架梁,屋顶以灰瓦覆盖,房檐下挖有排水暗沟,看起来的确十分坚固。常年驻扎舟山的两千多海汉军,有大半都是住在这里。

陶东来看到这些营房倒是想到了另一件事,对石迪文问道:“最近你这边应该也接收了不少山东运过来的难民吧?都安顿好了?”

石迪文道:“说实话舟山这地方耕地有限,主要靠海运、渔业和服务业提供就业机会,接纳难民的能力比较有限。所以我这边收人也都是先筛过一遍,得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