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991章 先遣队(六)(2/4)

作者:零点浪漫
也顺便解决了弹药防潮的问题。装弹时需从枪托后方取出供弹管,然后将七发铜壳定装弹从枪托上的孔洞推入。当拉下扳机护圈时,回转闭锁枪机后退打开枪膛,拉出空弹壳,同时枪托中的弹簧会将下一发弹推出供弹管,扳上护圈,枪机将子弹推入弹膛同时闭锁这个空间。

虽然这种步枪在每一发射击前都需要扳下击锤,射击后还需要上下拉动扳机护圈来完成卸弹壳和装弹的动作,但其射击速度已经远超现在使用定装弹的燧发枪每分钟三到四发的射速,最快只需十余秒就可以将填装在枪托内的七发子弹打完。如果使用预填装的弹管来更换子弹,持续射速甚至可以达到每分钟二十一发,称其为连珠枪也毫不为过。光这一把枪的火力输出,就相当于六七支燧发枪了,而且按照海汉兵工的内部测试,一口气发射两百发子弹也无需清理枪膛,比起发射纸质定装弹的燧发枪可要强多了。

当然了,这种“先进武器”的短板也是显而易见,那就是造价和使用成本太高。目前这种连发步枪一支的造价约莫相当于七支燧发枪,这就意味着要将其列装到一支部队,初期就得花费七倍的军费。此外因为枪身结构更为复杂,生产周期也较燧发枪长得多,想要在短期内实现成建制的列装几乎不可能,而零零散散的列装显然又难以充分发挥出新武器的威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另一块短板就是弹药,铜壳定装弹的生产技术对于目前的海汉兵工来说仍具有比较大的难度,几乎纯手工的制作过程导致产能十分低下,一个熟练工一天造出来的的子弹只够一支枪发射一分钟。而且以这种枪的性能,弹药的消耗之大让人无法忽视其成本与现在部队大面积列装的燧发枪所使用弹药存在的差距。

在现有的生产力之下,武器性能的提升必然意味着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的相应上升,而这种性能提升在除军方之外的人来看,应该都会认为存在着明显的过剩和浪费,因为以现有的武装水平就足以战胜海汉目前所能遇到的对手了,花费大量军费对武器进行频繁升级显然缺乏必要性。

因此虽然新武器的研发一直都在进行,但军队制式武器的更迭却相当缓慢,类似的新式步枪还有好几种也在同期研发当中,不过摩根很识货,从三亚出发之前去海汉兵工下属的武器研究中心转了一圈,便选中这把连发步枪作为台湾之行的随身武器。而海汉兵工的主管就是白克思,对此自然是大开绿灯,毕竟这苗栗项目的安全保障还得指望摩根的发挥,给他提供最好的装备也是海汉兵工的应尽之责。

摩根出了帐篷,见田叶友也正一脸茫然地从他所住的帐篷里走出来。昨晚田叶友到后面聊开心了,喝得就比较多,想必这个时候酒劲还没有完全消散,摩根看他站着的姿势都有点歪歪扭扭的不够平稳。

“外面什么事了?”田叶友主动开口问道。

“听说是来了几个土人在外面叫阵。”摩根打趣道:“我现在就去迎战他们,朋友,你要和我一同战斗吗?”

“土人打上门了啊?那得跟你看看去!”田叶友听到整个消息似乎立刻便清醒了不少,一脸跃跃欲试的表情。很显然他并不担心找上门的土人能给己方造成什么麻烦,反倒是充满了看热闹的干劲。

摩根一想也对,田叶友在台北已经待了一年,期间也没少跟当地的土著部落打交道,自然是不会有多少紧张感可言。当下摩根便与田叶友一同来到营地大门处,见果然有几名土人在外面的一片空旷地方站着,虽然手里拿着竹矛,但看这样子倒也不像是来找麻烦的。

摩根虽然并不惧怕这些土人,但他的身份也不允许他以身涉险,当下便让营中的翻译去与这几名土人进行沟通。这懂得土语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