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745章 步枪工厂参观记(2/4)

作者:重生的杨桃
同志,您告诉我,这个工厂是不是早就存在了?”

“当然!它在沙俄时期就存在了。工厂是1905年建成了,期初还没有这么大,后来苏维埃俄罗斯建立,我们对工厂进行一番扩建。现在您

看到的是进一步扩建的结果。三十多年前工厂就在生产步枪,到了现在,工人换了两代人,所生产的枪械依旧是莫辛纳甘。啊,这款步枪简

直是俄罗斯的象征。”

俄国的武器象征?那个位面,真是一想到А47就想到毛子。

至少杨明志知道了这个工厂的历史,既然它自诞生起就是为了制造莫辛纳甘,红色俄罗斯建立,红军当然不会蠢到解散工厂,沙俄的军

工人摇身一变成了苏俄、苏联的军工人。

或许,工厂里还有一大群胡子一把、穿着背带劳动裤的老爷子,用那一双满是白色寒毛的双臂,奋力组装枪械?

新西伯利亚的冬夜来的早,杨明志走进第一间大厂房,只见内部灯火通明,气温更是迫使一个个工人仅着衬衣工作。

经验丰富的老人在哪里?啊,他们确实存在,人数只有一点点。承担主力生产任务的依旧是戴着头巾的女人,她们多数是年轻的,也有

一群上了年纪的俄罗斯大妈。

这里没有胖子,即便是劳作的中年妇女也没有发福之相。想想她们的生活待遇,还有站在流水线旁麻利的双手,就能明白她们保持身材

的原因就是时刻快速运动。

女人是生产主力无可厚非,今天的杨明志又戴着眼镜,他赫然看到真的有一群身材矮小的工人,毫不逊色其他人拼命工作着。

他们才不是侏儒,他们是小孩!

瞧瞧孩子们的造型,一个个都穿着小几号的背带劳动服,胸前则都戴着巨大的红领巾。

他们应该认定,为战争中的国家制造武器,就是自己身为苏联公民的义务以及莫大的荣耀。

外部看来厂房很大,到了内部杨明志也不觉得它很大了。

“将军您觉得如何?这是我国从美国引进的先进生产设备,一个厂房里有两条生产流水线,我们的生产效率真是大大提高了。”

流水线作业是美国发明,“福特制”带来的一场大规模生产的变革,它的优越性杨明志不需他人教育。

似乎这个费德洛夫对美国很感兴趣?

杨明志问道:“我看到您还有别的厂房,他们也是这样的生产模式?”

“不,我们只有两个厂房共四条流水线。这就足够了,我的工厂一天生产步枪一千支,最后的装配全赖这些流水线。”

一天一千支,一个月岂不就是三万支?!

这仅是一个工厂的每日产出,整个联盟还有大量的兵工厂,他们在搬迁后纷纷在1942年春季到来,开始在大后方投入生产。

相比于战争时期各类冲锋枪的六百万支的产量,战争的四年,莫辛纳甘愣是被苏联造了一千四百万支,加上原有的库存货,到战争胜利,

保有量已经超过一千七百万支了。

世界大战结束,生产莫辛纳甘的大量设备被卖到其他国家,以至于莫辛纳甘全球保有量一度达到三千万支的高峰!

这都是那个位面的历史,最终产量惊人的莫辛纳甘,还是比不过以А47和它的各类仿制改造枪械,高达一个亿的保有量。

现在,时间才是1942年九月中旬。

战争已经打了一年多了,苏联的重工业遭遇重创,苏联剩下的半壁江山的工业生产全部偏向战争,要完成这个需要时间。当前的苏联军

工生产已经很是可观,它还有这非常巨大的发展空间。

大量的工人,尤其是女性职工正在各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