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百二十九章 军歌入长江(2/5)

作者:沉迷


随着船队护航的是以3艘征用德国远东舰队的巡洋舰威廉王妃号,鸬鹚号,阿克纳号以及19艘百吨级的炮艇。

这些炮艇也同样全是属于德国远东舰队的,这也是由于德国在亚洲已经没有了殖民地,不需要在他处驻扎兵力保护。在亚洲各地的大量军舰都被调用到山东半岛协助盟友巡防山东半岛海岸线,同时也有着军政府要求租借德国大量军舰练习海军的需求因素存在。

而军政府利用德国远东舰队实际教学再加上专门开办的海军学校,在这几年中已经为自己培训出了超过6千余名合格海军官兵。

而这次,这些负责南下护航的海军官兵人数就达到了3千人。

再加上400艘商船的基本船员,总的船队人数接近36万人。

这36万人齐声跟着扬声器中播放的共和**歌《诗经*秦风*无衣》朗声吟唱着。歌词中表达出来的那种互相召唤、互相鼓励,舍生忘死、同仇敌忾的战友之情能激发人们心底最深处的战斗精神。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吟唱声越发的悠扬,在海上传送的距离也越发的远。

36万人的大合唱完全震动了海上所有人的心灵,36万人的合唱已经形成了一种特殊的音阶频率,直入人们的内心。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慷慨激昂的从军曲,从内心深处激荡着所有人的灵魂,尤其是飞艇扬声器中传来的符合节拍的钟鼓齐鸣声,更是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内心。

这是中华文明传承,这是华夏文明光芒,这是人类文明的瑰宝。

所有被这种吟唱歌声笼罩的**在这时,仿佛回到了课堂里描绘的场面,两千年前,我们的先辈们高唱着《无衣》,怀着对敌人的满腔仇恨,奔赴抗击犬戎的战场。

仿佛看到两千年前,我们的先辈们高唱着《无衣》舍生忘死,为保家卫国而浴血奋战。

仿佛看到了自己将要面对的战场,自己和战友同胞们,在枪林弹雨中奋勇拼杀,无畏无惧地冲向远处敌人的阵地。

仿佛看到了自己在用手中的钢枪,手中的刺刀与敌人全力战斗,血腥拼杀着。

仿佛看到了自己即将站在那一处处硝烟弥漫的敌军阵地上,将要举起那象征着华夏文明不朽传承的血底金龙旗。

《无衣》在扬声器中播放几遍,36万大军也唱了几遍,在这数十平方公里的海面上,这种震撼所有人心灵的场面也深深的刺激了他们几遍。

尽管周围很多人不动这歌词中的含义,但并不妨碍他们理解那歌声中传达出来的一种思想,一种意志。

36万人,整齐合一唱歌的场面也是刺激着每一个人的灵魂,让他们不能自已,无法控制着自己的心绪。

“太壮观了,太宏伟了,太震撼心灵了。”无数的人发自内心的感叹。

更有无数的人们站在原地情不自禁地留下了泪水,这已经不仅仅是一首歌一首诗了,而是一种思想,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文明了。

也只有在华夏文明中才能拥有如此优美又能激发人们内心灵魂的诗歌。

也只有这种来自两千年前的华夏文明最辉煌最伟大的先秦战国时代,才能做出这番惊天地泣鬼神的诗歌。

也只有那个崇拜着文章之美服饰之美,崇尚着个人道德风尚,崇尚着大公无私,崇尚着热血英武,崇尚着保家卫国,崇尚着抗击外侮,崇尚着开疆拓土的年代的人们才能创作出这种历经风霜千年而丝毫不褪色的诗歌。

南征船队周围许多商船上,有着数万人来往,他们听到了这种歌声,他们感受到了这种音乐,他们无不为之感到心灵受到了触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