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此向西转移。(三)但对于平汉路之郑(州)、许(昌)、郾(城)、驻(马店)各据点,同时以有力之一部确掌握之,以迟滞、消耗敌之兵力。(四)平汉线以东,则依第一线战斗部队之行动与游击部队之扰袭,极力迟滞敌之西犯,以掩护主力军转移之安全。(五)军主力之转移完毕,尔后即凭有利地形,对预期沿平汉线南犯之敌,形成准备阵地,相机联合友军侧击敌人。第三,兵团部署(六)河防部队1.开(封)郑(州)守备区〔32军(欠139师)〕、37军(34师、36师、新编35师)归商震指挥,担任祖粮寨迄黄河铁桥(不含)间之河防。开封附近应准备一部,协力孙桐萱军之一师固守据点,担任祖粮寨河防部队,尔后随野战军之逐次西移,亦同时西撤。2.汜(水)巩(县)守备区(53军,新编8师)归万福麟指挥,担任黄河铁桥(含)迄井沟(含)间之河防,新8师应控置于汜水附近地区。3.洛(阳)渑(池)守备区〔70军(欠195师)、45师〕归彭进之指挥,担任井沟(不含)迄张茅镇(含)间之河防。(七)据点守备部队开封、郑州、许昌、郾城、驻马店、周家口、淮阳、商水各驻守部队,任主力军转移之掩护,以攻守兼施、刚柔并用为原则,基此迟滞、消耗敌之兵力。(八)平汉线以东野战部队罗奇师、刘汝明军、冯治安军、黄杰军之一部、沈克师、张占魁骑兵旅、马彪骑兵师之一旅,以上各部队应以有力一部与各当面之敌保持接触,依机会行动,以极力迟滞敌之西犯为主。(九)游击部队1.石友三军仍服行原任务,依情况转移于鲁西。2.孙桐萱军一部由曹福林率领,以鲁西、豫东为根据地,与平汉线以东之野战部队切实连络,以扰袭行动使敌之西进困难。依情况尔后或转移于豫西地区。3.河以北各游击部队仍服行原任务,尔后相机向西行动,使道清西段之敌企图渡河困难。(十)转移部队1.宋希濂军向密县转移。2.胡宗南军团(附36师、109师)向汜水、巩县转移。3.李汉魂军向禹县、郏县转移。4.桂永清军向洛阳转移。5.黄杰军向襄城、叶县转移。6.俞济时军向泌阳转移。以上各部队依脱离敌人及情况缓急程度,对开始西进之先后,应行精确之规定,以期秩序整齐。第四,后方机关日,薛岳又下达了转移命令,要求“各军所派出之战场掩护部队,须沉着应战,努力抵抗,迟滞敌军,确实掩护我主力转移之安全”,孙桐萱、商震两总司令所部“应俟我主力军转移完毕,于6月3日夜开始转移”。日本大本营于5月29日决定追击行动停止在兰封、归德等地,并下达命令:“未经批准,不许越过兰封、归德、永城、蒙城、正阳关、六安一线进行作战。”但“华北方面军”根本不听大本营的命令,于6月2日将第14师团也配属给第2军,并下达了向兰封以西追击的命令:“(1)敌主力有开始向京汉线以西后退模样。(2)方面军决定首先向中牟、尉氏一线追击敌人。(3)第2军司令官应一并指挥第14师团及其配属部队,向上项指定一线追击。另外,令一部迅速挺进,切断京汉线。”6月3日,日军第16师团攻占杞县、通许、陈留,新编第35师师长王劲哉放弃兰封。4日,日军第14师团占领兰封后继续向开封进攻。5日夜,日军从西北角攻城。6日凌晨1时许,宋肯堂率防守开封的第141师(欠第4旅,附税警旅)退走,开封失守。此时日军第16师团已占领尉氏、扶沟,第10师团已占领柘城。薛岳致电商震:“宋师擅自撤出开封,即令固守中牟县城至中牟车站之线……非奉命令再敢擅自撤退者,决依法严办。”但事实上由于有些高级军官畏死或无能,豫东作战中擅自撤退及私自逃走者大有人在。如属主力军的第29军团第187师,“团长张鼎光于2日守杞县猪皮冈时,擅自撤退;该师参谋长张淑民屡次煽动退却,复敢弃职潜逃;旅长谢锡珍首先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