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西军中军处,担任中军指挥的白横元立在之前就准备好的临时中军将台上,愕然面对了这一幕,却怎么都想不通。
的确如此,若是按照这个弓矢规制,怕是全员都是弓箭手,可这种大战难道不安排刀斧手了?不备长枪兵吗?
关西军为什么上来用这个突击分割战术?还不是因为早早就亲眼目睹,军到处都是长枪兵!所以哪来这么多弓箭手?
相较于白横元的吃惊,倒是依旧留在前军督军的白横秋很快察觉到了关碍,但也只能面无表情的盯住了自己的侧前方……彼处,张行同样没有后撤,而是带着牛河与大刀魏文达两位宗师留在了前线,只寻到了一个高地勒马观战。
没错,两位主帅兼最高战力都没有直接指挥中军,也都没有立即展开修为上的手段,而是选择了在最前线的地方放下大旗,锚定战线,对峙不动。
至于双方的中军指挥,关西军是白氏二号人物,前大魏襄阳总管、现在的大英睿王领兵部尚书兼左威卫大将军白横元;而军则是龙头兼大行台副指挥领军务部总管徐世英。
这是这种修行高手汇集同时规模庞大到极致的大战下不得已采取的双头模式。
回到宏观战场,军的把戏很快就失效了,之前堪称宏伟的箭雨很快就变得零星起来,甚至有不少军军士将碍事的弓弩扔到了身后的骡车上,换回了长短兵器。
远处的关西军中军指挥白横元这才松了口气,晓得军到底没有什么神仙手段,只是玩了一个小把戏。
确实是小把戏,徐大郎的设计,针对军平均战斗素养低于关西-东都部队而设计的小把戏……人手一张弓或一架弩,但只有三支箭矢,临阵而发,平日训练中也有要求,不需要你多准,只要你能在短时间内把三支箭矢射出去,便算是成功;装备要求也是如此,弓弩都行,量大便宜,能发三支箭矢就算合格。
事实上,这个小把戏也的确成功了。
箭雨之后,前线肉搏开始,即便是关西骑兵还算充裕,可想要越过已经展开又堆积起来的肉搏战线以完成渗入包抄,也不免显得艰难。
原本就姿态昂然的张首席观望了片刻局势后,愈发赳赳,他可没对面的白横秋那么大的野心想着一战全胜以做威吓,对他来说,只要能维持均势对峙下去,那就是他不胜而胜了。
何况眼下明明是自家占了大便宜呢?
故此,观战的张行很快将目光甩向了自己的侧后方,继而微微蹙眉……之前他就清晰察觉到,就在第一波关西突击骑兵之中,有一支格外精锐的队伍……人数不多,两百多号人,个个都是修行者,奇经正脉各半,统一的金甲赤面黑披风,还有一位凝丹将领,打着一个薛字旗,一马当先。
彼时不想影响战术齐射,所以没有动他们,而现在,张行则不得不思索一个问题,那就是这支兵马到底是来干嘛的?
是单纯的强点冲阵以图撕开阵线?还是一个诱饵?
毕竟,以坐镇的高端战力而言,此战军这里是多位宗师加六百踏白骑的规制,而对面,应该是一位大宗师,一位坐镇河阳大营还不知道是谁的宗师,外加明显多于军、十位以上成丹的规制。
那么在这种情形下,对方抛出了宛若当年东都伏龙卫类似的一支兵马,是不是有故意引诱军宗师或者部分踏白骑过去的意味?然后白横秋就能当面压过来了?!
而且,既然像伏龙卫,那么这里面有没有类似于伏龙印的存在?这边宗师去了,那边就被束缚在地,当场格杀?
毕竟,人家白横秋去了关西,大宗师做了皇帝,说不得会有郦子期、刘文周一类的手段。
当然,也有可能一切都是自己多想,白横秋就是针对军高级战力的特点,派出的这么一队搅局的先锋!赌军不敢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