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53章 掐上了(2/2)

作者:大司空
这么一来,走陆路运粮去西宁的成本,就高得惊人了。

有人专门计算过,从东部的产粮大省,运输一百石粮食进入西宁。西宁实际收到的粮食,仅为两石左右,也就是五十比一的运收比。

没办法,受限于运输条件的束缚,运粮入陕,再入西宁。完全就是堆国力的行为。

客观的说,清初的三帝,康雍乾,个个都是有雄心的皇帝。

康雍乾这三帝,一代接着一代的西征,硬是和准噶尔人打了七十多年,才把雪域、青海和伊犁,一起纳入了大清的实控疆域之内。

就算是不懂军事的老四,也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咬紧了牙关,死堆国力和兵马,丝毫也不肯放弃西征准噶尔。

如果,康雍乾三帝,鼠目寸光的舍不得如此巨大的消耗,雪域、青海、新疆的归属问题,现在就要打个大大的问号了。

准噶尔汗国灭亡后*,大清的驻藏大臣就是雪域的实际控制者,西宁办事大臣就是青海的太上皇。另外,伊犁将军就是整个天山南北的土皇帝,完全可以生杀予夺。

自乾隆以后,雪域地区,历任大高僧的正式就任,都需要经过金瓶掣签的仪式,以及朝廷下旨承认。

大清朝不承认,就是不合法,就这么简单。

地图开疆,那是纸面上的嘴炮而已,压根就不值一提。

实际控制,才是王道。也就是大清的官员们,在当地掌握了实权,真正可以说了算。

在大清,在职的道台们,显然不可能受穷,个个都吃得很饱。

但是,候补的道台。就算是有点家底子,也属于是坐吃山空的不佳处境。

屁股决定脑袋,这才是真理!

所以,玉柱把这些候补道员们,都叫了进来,就考一道题:如何成本最小的运粮上前线。

答得好,玉柱自然不吝重用。

若是牛头不对马嘴,玉柱就要接着往下,考问那些候补知府们了。

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玉柱是什么人,勿须多言。

总之一句话,若是获得了玉柱的赏识,青云直上,指日可待矣!

既然玉柱已经发了话,这些候补道台们,也都乖乖的坐下了,开始慢慢的答题。

吴江和吴盛,则充当了监考官,绝不允许有人作弊。

玉柱本想起床,可是,曹颐硬缠着他,又扮了一回观音。

曹颐虽然还是讷尔苏之妻,但是,她的处女身是玉柱经手的,而且,她还给玉柱生下了福彭。…。。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