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那咱们先走着。”>
朱魏氏和朱传文达成了共识,那就算是老朱家的最后决定。>
传武年纪大一点,但是一个没脑子莽夫。传杰虽然聪明有一些思考,但是一个孩子,都没有啥话语权。>
“驾...驾...”>
一辆马车坐朱家五口人,勉强还行,也就六七百斤,加上行李,也没有多太多重量,完全在一匹马的驮承能力之内。>
首先就是要出了村子所在的这片山区。>
到了朝廷修的驰道之后,就是一路往东走。>
老朱家一家也没人认识路,但是东边是海,往东走方向肯定是没错的。>
到了驰道上之后,路人就多了一些行人车辆,不会走好几里地,都不见什么人。>
这些人很有一些,都是去往山东,谋生路的人。>
还是很好区别的,衣衫褴褛,拖家带口的大多都是为了闯关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老朱家这种有几亩薄田的人家,虽然已经很穷,但并不算社会的底层。>
没恒产没房没田,又没有劳动力的才算社会最底层,比老朱家要更困难。>
这种灾年,老朱家都没饭吃,这些当然也活不下去。>
给人当佃户和长工,完全就是看地主老财的眼色和良心。>
但是往往地主老财的人性,都不能高估。>
对这些人来说,去关外九死一生,留在老家,就是十死无生。>
不是一个特别困难的选择。>
山东人的大规模迁徙也就再所难免。>
驰道虽然比山里的土路要好走一点,但是也没有好的上太多。>
一样的尘土飞扬,坑坑洼洼。>
天灾人祸,兵荒马乱的时候,满清当然没能力好好的维护驰道。>
满清明面上规定倒是没有无偿的征发徭役。>
各种劳役都已经安排了明目,向百姓直接交收了钱。>
再用收上来的钱,去雇佣人手劳役。>
但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官府和大户,总有办法把这些劳役摊派给平民。>
至于劳役干活之后,能不能得到报酬,还是能够得到多少报酬,也是一件很难说的事。>
反正目前的情况,衙门没钱,连饭都管不起,肯定是搞不来人修路。>
强行征发,就是逼人跑路。>
本地人口越少,能征收的税也就越少,被降下责罚,这才是朝廷官员,最恐惧的事情。>
“娘,前面有一个凉亭,咱们休息一下,喝点水吃点东西吧。”>
老朱家一口气走到了晌午了,跑出来了有个二三十里。>
有代步工具,第一天的速度,还算不错。>
要不然就算是朱魏氏和谭鲜儿,都很幸运的没有缠足,也走不了太远。>
但是离开了熟悉的地界,人困马乏之后,不可能还能保持目前的速度。>
“那就休息一下吧。”朱魏氏疲惫的点头回道。>
在家里做农活和家务,和坐车是并不一样的劳累。>
“我扶你下车。”>
朱传文把朱魏氏扶下车之后,也扶着鲜儿下了车。>
这马车坐着并不好受。风吹日晒是一方面,颠簸也是一方面。>
马车的轮胎是木制,没有橡胶,也没有弹簧,减震方面就这个条件。>
这还是把家里的被褥,都带了出来,坐的比较柔软的结果。>
“这马车坐的可真难受,腰酸背痛的。三儿,咱们两个来活动一下。”>
传武和传杰这种,当然就是直接跳了下来。>
这种时候,还是年轻的更禁得住折腾,传武还想撒会儿野。>
“传武,别闹了,找个阴凉地把马牵过去,让马也休息一下,然后把马给喂一喂。”>
看着传武还精力旺盛,朱传文就给传武派了活。>
朱传文赶了一路的马车,身上也不舒服,同样是需要休息。>
“哥,我饿了。”传杰跑到了朱传文跟前说道,还是有不少孩子气。>
“饿了找娘去,让娘给你拿煎饼。”>
煎饼都是控制在朱魏氏手里。>
不是不知道分开拿的话,每个人更有保障。>
但比起来这点保障,更怕的是孩子管不住嘴。>
几十斤煎饼,计划着几个人吃十几天没问题。>
但是如果不控制,尽情吃饱,半大孩子一天干个两斤也没问题。>
传武这种更是比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