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一起跟着金把头坐马爬犁去往老金沟。>
元宝镇已经算是挺繁华的一个商业小镇。>
可以辐射方圆几十里,有不少的村子屯子,人口并不少,愿意去淘金的工人,也就十几个。>
就这十几个人,大部分还是闯关东过来,没有产业的山东人。>
从这个人数就知道,但凡有其他出路,一般人不做这个。>
“金把头,咱们还有多久才能到老金沟?”>
跟朱传文坐一辆车的老烟儿,对着金把头问道。>
还是正月,在东北来说,天气根本就没有转暖。>
长时间坐马爬犁不是一个好的体验,零下二十度的天气,有时还要顶风冒雪。>
被冷风嗦嗦的吹一天,真的能够冻死人。>
坐一天的爬犁,跟老朱家从放牛沟到镇上,每次半个时辰玩一下,不能混为一谈。>
“还早着呢,元宝镇距离老金五百里,这才走了多远?”>
“这冬天赶路也太艰难了,为啥不等到开春雪化了再走?”>
“去老金沟要过一片大草甸子,等天暖化冻之后,草甸就变成了大酱缸,根本就走不了。”>
零头的金把头回道,这连草甸就算不是沼泽也接近。>
不说到了老金沟怎么样,就是在去的路上,就能淘汰掉体弱的人。>
“爹,你喝口酒吧。”>
朱传文体质不一般不怕冻,但是朱开山就算很强壮,也只是普通人体质,所以朱传文还是准备了烧酒给朱开山御寒。>
“小兄弟,酒也给我喝一口吧,我感觉要僵住了,我也是咱们元宝镇的。”>
车上的另一个人,看到了之后,跟朱传文请求道。>
虽然这十几个人都是在元宝镇招的工。>
但大部分都是流动人口,跟朱家攀不上什么关系。>
这个人说一下元宝镇,到也可以跟朱家套一下近乎。>
“文儿,给他喝吧,他叫牛得金,真的是咱们元宝镇的。”>
朱传文眼神跟朱开山请示之后,朱开山回道。>
“牛得金,你为啥要非要去淘金啊,就你这样的,能干的了淘金的活吗?”>
得到名字,朱传文就回想起来一点剧情,确定了这是一个老倒霉蛋。>
属于朱开山救了好几次,都救不活的人。>
就说现在,如果朱传文不给点酒御寒的话,这个体质不行,穿的也少,在爬犁上就能把自己给冻僵。>
“唉...不就为一口饭吃嘛。”>
牛得金叹了一口气,也没说个所以然。>
不过想来也是生活不如意,这十几个人每一个说出来都有自己的不容易。>
走了十天之后,终于是到了老金沟附近。>
这几天赶路都是穿山走林,累了就歇,歇好了继续赶路。>
也没啥正经休息的地方,晚上都是住一些跑山住的窝棚。>
算是勉强有一个遮风的地方。>
这还是有经验的人,才能走通这条路。>
晚上连个窝棚都找不到的话,能直接把自己给送走。>
如果不是朱传文分出了一葫芦烧酒出去,单是这一路,起码就要折上两个。>
朱传文也不知道这些人没有常识,还是日子太穷。>
没有做好避寒准备,就敢在东北大冬天这样上路。>
老金沟这边,属于山区和矿区,几十里都没有人家。>
但是临近了老金沟,比路上好一点就是在这边有一家客栈。>
“休息一下,到了这里,明天再过了大草甸,咱们就能进入老金沟了。”>
到了客栈金把头熟门熟路的,跟掌柜的客气几句,就把人把安排了下来。>
这边屯子村子的什么都没有,这么突兀的有一家客栈,当然是依附着老金沟生存。>
这也算是老金沟各团体在老金沟外围设立的窝点。>
基本相当于水泊梁山,在梁山四处路口开设的酒店。>
除了留人投宿吃饭之外,情报也是很关键一点。>
老金沟最底层的淘金工不值一提。>
这些金工进去了老金沟,平常都不让出来。>
能自由进出老金沟的,一般有三类人。>
一类是各个淘金队的把头大柜。>
一类朝廷派来的清兵,最后一类是和清兵合作的土匪。>
这家客栈的生意,主要是这些人来关顾。>
“终于能睡下热炕、吃顿热饭了,这地方鸟不拉屎的,就是有金子也不值得来。”坐下了之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