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传文试探了不少。>
但总督的目的其实还是为了朱传文可以多投资。>
不能只在自己的地盘投资,市中心已经满目疮痍,也很需要资金的投入。>
在总督已经决定把港岛发展成,东方甚至世界制造中心的情况下。>
这种捡钱的投资,朱传文没有不投资的理由。>
至于总督希望朱传文帮助一些就业。>
其实问题也不大,最繁重的一批工作,朱传文也并不希望自己人做。>
这个年代的港岛人,吃苦耐劳方面,真的不弱于关外和关内。>
工人一天工作十六个小时,完全就是家常便饭,整月无休也不是啥问题。>
生活上压力搞的这些人,只有这么卷,才能生存的下去。>
“传杰,看到这些人怎么卷了的没有,咱们也要卷起来。”>
在港岛中环,看着忙忙碌碌的工人,朱传文对着传杰叹道。>
大多数地区的发展阶段,都离不开人口福利。>
现在的港岛还好,人还不算太多。>
但是等不了太长时间,也就几年就会成为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
“大哥,咱们弟兄们也不是吃不饱饭,咱们跟他们卷什么?”>
这些工人距离传杰的生活已经可以说是挺远。>
从去春合盛当学徒之后,当工人就跟传杰没了关系。>
“咱们这一代找饭吃不是问题,但是不卷一卷的话,下一代还有没有饭吃,那就不一定了。”>
港岛之后的几个商业大佬,这个时候其实都已经生活在港岛。>
这些人虽然可能还当着小贩还是船工,但是说是要起家,赶着风口的话,那也很快。>
跟这些人的商业竞争,压力其实还是很大的,比菜鸡互啄的难度高多了。>
“大哥,你的意思是?”>
“孩子的教育要抓的紧一点,每个村里要建小学,镇上要建中学,最好的是能搞一所大学回来。”>
跟港岛的其他人卷,当然是卷怎么鸡娃。>
这方面朱传文有丰富的经验,相信可以通过自己丰富的内卷经验,卷过其他人。>
卷孩子当然就是卷孩子的学习,全面发展当然很好,但是文化肯定最重要。>
这种方式虽然不能说好,但是真的有效。>
等着这些孩子,上了大学,然后进入到港岛的各个部门,各个行业。>
很容易就可以影响到方方面面。>
“那我回去了跟玉书说。”>
玉书在朱传文的势力内部,教育行业一直都很有影响力。>
跟着过来做过老师的人,或多或少跟玉书都有过接触。>
“让你家玉书带个头,做过教育的都先别急着退休。出来继续发挥一下余热。以前咱们没条件,但是到了这边,普及教育是必须的。”>
朱传文现在已经没了什么身份。>
现在和大家一样都是一个平民,最多算是一个还没有得到官方承认的镇长,已经不好再对其他人直接命令。>
这种一言堂的模式,并不科学。>
别人并没有朱传文开挂的远见。>
以后的事情,还是需要所有人沟通着解决。>
“这个我支持,当初咱家都穷成那样了,我还读了好几年的私塾。”>
传杰能有现在的成就,跟着朱传文这么多年,都没有脱队。>
跟读了那么多书,肯定脱不开关系。>
“要过轮渡了,过了轮渡再说。”>
没有隧道的情况下,要过港就是搭轮渡。>
朱传文到了港岛还做着汽车,主要是因为朱传文本身有钱。>
其实港岛的经济,并不如朱传文发展了好多年的冰城。>
港岛的汽车保有量,其实还没有一千。>
这个年代港岛的主要交通工具,其实是人力黄包车。>
人力黄包车也不贵,几分钱就可以做。>
跟关外最多的马车驴车区别也很大。>
地区不大,也就不需要考虑续航问题。>
人力基本就足够,想去哪就去哪。>
以后要发展的也是电车和汽车巴士,跟畜力车着实没什么关系。>
目前为止来说,冰城其实比港岛更能说是远东商业中心。>
但是港岛代表着是未来,朱传文等于是放弃了现在,去掌握未来,肯定不亏。>
“大哥,这现在不就是一个鱼港吗?”>
虽然港岛这边驻扎的有军舰,但是不能改变,这边现在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