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强妈没的早,一直跟着自己老爹生活。>
停课了之后,涂志强跟着一帮子无业青年,组成了一个流氓团伙。>
整天在外面混着,也不着家,所以周秉昆才会最近几年都没怎么见过涂志强。>
涂志强爹,忙着想再娶一个续弦,所以也不管涂志强,挺乐于看到涂志强不回家的。>
现在涂志强和郑娟两个人都还没有接触,周秉昆想干涉都没时机的。>
只能等时间了,周秉昆下乡就是在郊区农村,想回来总能找到机会回来的。>
光字片本身就是在吉春的边上,距离真的不远,在建国之前,光字片也是属于郊区农村的。>
花费了一个星期时间,李素华给周秉昆选好了理想的下乡农村:“秉昆啊,妈都给你打听好了,就离咱们二十公里的柳树沟公社,各种条件最合适了。”>
“行,那我现在就去街道,把手续给办了吧,免得去晚了,有什么变故。”>
一个生产队接受的知青都是有数的,李素华挺不容易,挑了一个各方面都合适的,能定下来,就早点定下来,免得走晚了,会没有名额。>
光字片因为穷,所以知青选择去兵团的多。>
但是吉春其他地方,家庭条件好一点的人家,同样是会有更愿意让自家孩子去吉春附近下乡的。>
“蓉啊,我和秉昆到街道一趟,你在家看书,就不要出去了。”李素华嘱咐了一声周蓉,两个人出了门。>
李素华又带着周秉昆来到街道,给周秉昆报上名。>
当初周秉义报名去兵团的时候,都是周秉义自己处理的。>
看的出来李素华的心里,还是一直把周秉昆当个孩子看的。>
这次报名除了排队时间,像上一次那样那么长,其他都还是挺顺利的,就等报名的人够了,等通知,一起出发去柳树沟了。>
“秉昆啊,咱们回去了,妈帮你把东西给你收拾一下,收拾好了再看看还缺什么,就在城里买好,你到了农村,再想买什么,就没那么方便了。”>
回去的路上,李素华絮叨个不停,各种不放心。>
听的周秉昆都有了错觉,李素华在家里是三个孩子里面,最偏心的是自己了。>
两个人回到家就看到家里大门禁闭,不过这也不奇怪,在东北大冷的天为了保暖,关着屋门很正常>
进到了屋里之后,两个人就来到里屋,这屋有炉子和火炕,是家里最暖和的地方。>
看到屋里没有周蓉,李素华就喊了起来:“蓉儿,蓉儿,周蓉。”>
没人回应,李素华就开始满屋子找人。>
老周家就这么大的地方,厨房,周秉昆现在住的外屋,李素华自己的里屋,搜一遍都用不了几秒钟的,“没了,周蓉的东西都没了。”>
第一次的时候,李素华没有留意,但是第二次再找,李素华就注意到了,炕上周蓉的铺盖都没了。>
扶着李素华在炕上坐下之后,周秉昆就“妈,你不要急,我帮你找一找。”>
铺盖都没了,周蓉跑了是肯定的,周秉昆要找的是,周蓉留下的信,对李素华的交代。>
找了一圈,在挂在墙上的相框上,找到了周蓉留的信。>
信就是插在了老周家五口人这张全家福的相框上。>
这张照片李素华天天要看多遍的,真不怕会注意不到。>
『亲爱的妈妈,我下乡去了,去贵州,请原谅我的不辞而别。蔡晓光会送我上火车的,你们不用担心,到贵州之后,我会常给你写信的。秉昆,你留在了城里,帮我和哥照顾好妈。不要生姐的气,等你长大成熟了,你就会理解姐的选择了。』>
“你姐信里写的什么,你给妈念念啊秉昆。”>
周秉昆自己看看的功夫,李素华就着急了。>
“我给你念念…一字没差的给你念的,就这么多。”>
周秉昆把信念一遍之后递给了李素华,虽然李素华不认字,但这个时候,对于李素华来说看字就等于再看人了。>
“你姐她是不是傻啊,她怎么敢一个人就往那么远的地方去啊。”手里攥着信,李素华说着就又掉起来了眼泪。>
“走就走了吧,要走的人想留也留不住。”>
周秉昆想的到,周蓉很可能现在还并没有离开吉春。>
李素华和周秉昆去了一趟街道,也就花了二个多小时的时间。>
周蓉收拾东西,联系蔡晓光,上火车站,坐上火车,事情哪可能办那么快。>
现在周蓉大概率是被蔡晓光安排在哪个旅馆,招待所住着了,然后等着坐火车去贵州。>
周蓉就是看周秉昆这边下乡手续要办好了,就想着快周秉昆一步,抢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