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望了李素华。>
如果不是惦记着周秉义不育,这几天都可以算李素华过的最顺心的时候了。>
本来想揭破周秉义谎言的周秉昆,暂时也顾不得安排周秉义当李素华面做检查了。>
早买的卧铺火车票到了时间,周秉昆该往北京去了。>
坐了一天多的火车,周秉昆又来到了熟悉又陌生的京城。>
陆陆续续的在京城生活了很多年,也没有游玩的必要。>
在五道口找了一家招待所住下之后,周秉昆就忙着走街串巷的找房子了。>
没有职业中介的时候,租房还是比较难的。>
在北京住了一个星期,周秉昆才租下了一套自己勉强看得上的小院。>
真的可以说算是一套小院,简单的三间屋子,面积不比吉春老周家大多少。>
比老周家房子好一点的就是有一个正经的院子,不像吉春老周家的院子,就是篱笆扎起来了门口的一小片空地。>
周秉昆租好了房子之后,简单的整理了一下屋子,配上几件必备的家具。>
时间已经到了阳历一月底,阴历马上就要腊月下旬。>
到了准备过节物资最繁忙的时候,也到了出门在外工作的人,回家过春节探亲坐车人最多的时候。>
周秉昆没敢再挑剔车票,买了最早时间的一班火车硬座票,带着一点在北京晃悠几天随手买的北京特产,就回了吉春。>
周秉昆一出门就是十天,这么多天过去,李素华昏厥了一次的身体,也完全恢复了过来。>
看到周秉昆回来,就是催促:“秉昆,你总算是回来了,这离过年也没几天了,家里的年货该准备起来了。”>
即使周秉义不在家过年,但是因为周秉义人在吉春,李素华准备过年的热情,也是比往年都高。>
想着可能是李素华跟着自己过的最后一个年,周秉昆也顺从了李素华一次。>
大肉,大鱼,大鹅,都给整上,李素华需要多少,周秉昆就给准备多少,算是分开前的狂欢和庆祝。>
回来之后,周秉昆终于从周秉义这边,听到了周志刚和周蓉的态度。>
周志刚没到三年一次的探亲时间,当然是回不了吉春。>
对于周秉义考上北大很欣慰和欣喜,对于周秉昆考上清华很震惊和吃惊。>
李素华的安置问题,周志刚全全交给了周秉义处理。>
算是明确确立了周秉义老周家第二代话事人的地位,可惜的是老周家并没有什么东西给周秉义继承。>
周蓉也从遥远的贵州,给周秉义发来了消息。>
周蓉最近可以说的上春风得意,一个高一肄业生,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
要给学生上课,还要带冯玥,周蓉还能考上北京师范大学。>
已经超出了周秉昆的预期,周秉昆本以为周蓉能考上一个大专就不错了。>
周蓉自诩了那么多年聪明,也并不全是自我感觉良好,学习能力还真是挺强的。>
老男人冯化成也被通知了可以回城回北京,并且会被安排工作。>
周蓉已经开开心心的,期待回北京过好日子了。>
并没有对李素华的安置问题发表什么看法,没有任何想要照顾李素华的意思,还隐隐约约的透露出一些,想让李素华给帮忙带带孩子的意思。>
周秉义所有的期望都成了空,最后还是无奈定下了,李素华继续在光字片周家生活。>
接下来几年,由同样生活在吉春的郝冬梅,周家大儿媳妇照顾。>
一个丰盛的春节,郑娟和妙妙过的都挺开心。>
对于李素华来说,开心也有,但是不多。>
整个春节周秉义就是年三十,在老周家吃了一顿年夜饭,因为要赶回郝家团圆,走的太早,甚至饺子都没吃上。>
…>
刚过了初五,告别了李素华,告别了郑大娘和光明。>
周秉昆一家三口,就坐上了发往京城的火车。>
下火车之后转公交,下公交之后又雇了一辆板车。>
虽然已经选择了尽量少带东西,但是一家三口的被褥,衣服,这些必须品,再精简也是不少的。>
这个年代出门上学,工作,要带的东西就是这么多。>
更不要说周秉昆一家是举家迁徙了。>
“娟儿,这就是咱们在北京的家了,没意外的话,咱们就要在这个地方,生活不短的一段时间了。”>
“秉昆,租这个小院要花不少钱吧?”郑娟看了之后,对小院还是很满意的。>
“这你就不用担心了,咱们还是有这个钱的。这些钱你拿着,作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