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十六章 通判徐州(2/3)

作者:我是六只鱼


现在来说,两家的权势差距不大,但是从潜力上来说。

邕王就要剩过荣家太多了,邕王成为储君的支持率最高,很可能成为一国之君。

荣家在老皇帝去了之后,不要说有什么进步,就连现在的权势,也不可能保持。

当然了荣飞燕也有优势,荣妃又没有生儿育女,荣家明显可以远离储君之争,图上一份安稳。

但是显然平宁郡主没有选择安稳,还是想搏一份从龙之功。

毕竟现在朝廷上支持邕王的势力更大,邕王看着有很大登顶的可能。

两位贵女自身的条件不相上下,但是嘉成县主最后还是赢在了家世上面。

“那我就在这先恭喜元若你了。”

交换了庚帖,这门亲事就基本算定下了,大周朝的法律都承认,这门亲事基本也就不会再有什么波折。

嘉成县主明显很喜欢齐衡,自不会悔婚,齐国公府没有得罪邕王的资本,也没有反悔的可能。

以勋贵之家喜欢早结婚的传统,齐衡结婚大概率比盛长柏结婚都要早。

盛长柏这边已经拖到了二十以后,等到及冠之后找时间。

但勋贵之家的子弟不是这样,都是早早的结婚,早早的留下后代。

然后就该享受荫封,进禁军做武官,就算真要戍边上战场,发生什么意外人没了,起码也留下了后代。

就是不考虑人没了的问题,勋贵子弟跟随禁军戍边,一去就是几年。

早点娶媳妇,早点造娃出来,总没什么错。

去戍边有的地方方便带媳妇过去,有的地方不方便带媳妇。

不方便的话,这些人明显容易把子嗣问题耽搁了。

不管是勋贵早婚,还是进士晚婚,都不是随便就定下的。

都是有实际的利益,实际的教训,才形成了这样的传统。

齐衡和嘉成县主的事情,能很快定下,也算是了了一件盛长柏不放心的心事。

起码墨兰这边算是可以暂时安分一下了,盛家内部就不容易再出什么问题。

等到了四月份,盛长柏得到了齐衡和嘉成县主定亲。

看到了顾廷烨和荣飞燕的关系,有了不小的进展。

汴京城里面的戏,盛长柏也就看不下去了。

新科进士也都经过了吏部栓选,到各个地方去上任。

官场又有了一波大的调动,有了空缺,盛紘和盛长柏的老丈人海家,也帮定下来外任的地点。

“擢太常博士,通判徐州。”

太常博士是从七品的京官,盛长柏在献过“三字经”之后,又校检了二年多的书之后,算是又小进了一步。

封建社会修书是大事,修书这个事,只要没有大的差错,任满了之后,都会得到提拔。

盛长柏勤勤恳恳的干了小三年,现在盛长柏请求外任,给小升一级是应有之义。

通判徐州,就是盛紘和海家为盛长柏活动的结果了。

虽然盛长柏挺想去边州,但是盛紘和海家,考虑安全问题,明显不愿意盛长柏去边州。

朝堂之上诸公,可能对盛长柏这么年轻,也没有外任经验,就去边州没那么信任,就促成了现在这么一个结果。

对于这个结果,盛长柏还算满意,关键这个位置手里有钱有权,也就容易做事。

盛长柏方一外任,就是担任一州二佐官,这么重要的职务,已经挺不容易,更不要说还是徐州这种地方。

不考虑上州,下州,直隶州,散州的区别,盛紘做到这一步,有王家的提携,还走了十几年。

盛长柏只是用了三年时间,就做到了这一步。

加上盛长柏中进士时间更早,仕途上领先了盛紘不只是十年。

徐州在大周隶属于京东西路管辖,下设彭城、滕县、沛县、丰县、萧县等县。

大周朝的黄河还没有改道,还没有夺淮入海,徐州可以既算是陆上驿道的枢纽,又是水运的枢纽,联通黄、淮,东临大海,西接中原。

这种天然的地理优势,可以说徐州不仅是军事重地,可以控制江淮。

在商贸上也拥有巨大的优势,虽然因为大运河的贯通,南北的漕运,从洛阳入通济渠到洪泽湖,从洪泽湖到扬州、镇江,再入运河就能直达宁波。

漕运不再经过徐州,徐州的商贸属性,要比之前差上一些,挤不进去大周朝商贸州府的第一梯队。

但毕竟有通畅的水路,货运方便就很容易发展起来商贸,徐州的商业同样繁华,在大周怎么也算是第二梯队。

因为水利方便,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
透视医皇 与小狼狗溺于粉色的海 桃源俏佳人 让你表演惊悚片,怎么全成真的了? 貌似纯洁 一品妖娆妃 高武:地球,我罩的! 闯荡修真路虚眞 从正阳门下小女人开始的逍遥人生 落榜后招兵买马,女帝跪求我别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