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四十章 开源节流(2/3)

作者:我是六只鱼
地方都是属于大周朝的慈善机构,都是最容易发生贪腐的地方。

这些地方只进不出,不管拨下去多少钱,都没有底,盛长柏当然要先查了贪腐,再给拨钱。

大周朝的各种福利慈善机构其实还是挺多的,也基本的涉及到了方方面面。

有收养乞丐、残疾者和孤寡老人的福田院,有施医给药的安济坊和惠民药局,有负责安葬的漏泽园,有专业收养遗婴弃儿的举子仓、慈幼局和婴儿局。有负责灾荒救济的广惠仓、常平仓。

老赵家皇帝的仁义,也不是只存在于口头上。

也不只是因为厚待了读书人,读书人掌握着话语权,帮着赵家的皇帝吹捧。

大周朝的慈善机构,是要比之前所有的朝代,都要规模更大更完善。

赵家皇帝愿意官办这些慈善机构,对百姓仁善的态度可以看的出来。

但具体在地方上能实行成什么样子,就要看地方的财政,和官员的具体操作了。

“盛判,北面的城墙,前一段时间下雨垮了一段,需要修葺,要拨付一批钱粮...”

“盛判,湘军那边还需要再拨付一些物资钱粮。”

管理财政的事情,还是挺让人头疼的,徐州经济其实已经算不差。

但是州衙需要管理的事物太多,财政还远不到,辖区内所有的需求,都够满足的程度。

虽然事情可以按着轻重缓急,慢慢的办理。

但是州衙相关的事物,都关乎着民生,看着哪样都不是那么好拖后的事情。

盛长柏在徐州还想要花一波大钱,看着自己管理的库房,钱,粮,各种物资,越来越少。

盛长柏的清闲日子,也就越来越坐不住了。

财政不够的情况,只有两种措施,开源和节流。

节流的事情盛长柏正在做,已经在尽量精简,但是很明显很多的地方都精简不下去。

最妥当的办法,还是开源,政府想要开源,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收税。

增加田税,是从农民手里扣钱。

盛长柏刚在夏税的时候,让农民轻松好过了一点,当然是不可能是增加田税。

杂税也是一时的办法,但和田税还是一样,是从最穷的平民,农民手里扣钱,盛长柏也不能干。

能动一动脑子,也就只有商税有一些前途。

为了繁荣经济,也不能直接在税率上面想办法。

只能靠着增加经济总量的办法,增加税收。

盛长柏打击盗匪,地痞恶霸黑社会,都是在做这方面的努力。

商税收入增加需要时间,一时也带不来太多的收入。

官府的第二个收入来源,就是各种官办企业。

大周朝建国之后,一直都是四面楚歌,四面皆敌的局面,军费开支浩大。

朝廷税入一直都处于一个入不敷出的情况。

为了增加收入,后面的皇帝就想出了,山海天地之藏,市场货物之聚,不应让商贾独擅其利,而应收归国有专卖,以助国家之经费。

于是一大批官办企业开办了起来。举凡最有利可图之商品均列入禁榷之列,只能官府垄断专营。

傻子都知道垄断的生意赚钱,赵家前面几个皇帝,没有一个是傻子,都是受过皇家教育,能从各个兄弟之中,在皇位争夺当中脱颖而出的聪明人。

当然知道垄断生意赚钱,政策刚出的时候,确实也大大增加了国库的收入。

但时间长了之后,监管不利,各种问题也就都暴露了出来。

这些企业,生产者缺乏积极性。管理不善,损失浪费严重,人浮于事,运作成本高。产品质量低劣,价格高,缺乏竞争力,滞销积压。

各种的原因,导致了这些垄断企业,基本都经营成了赔钱企业。

为什么造成这种情况,懂得都懂,官营垄断企业该怎么赔钱,每个人都见识过。

这些官营企业,本就是为了给国家增加收入,现在不挣钱还要往里面赔钱。

皇帝当然忍受不了,想要整改,但这些企业已经尾大不掉,弊端太多,积重难返。

皇帝就又决定,把这些企业,再重新承包给给私人经营去。

也就是大周朝最有特色的“买扑”制度。

买扑制度,开始的时候对酒﹑醋﹑陂塘﹑墟市﹑渡口等的税收,由官府核计应征数额,招商承包,价高者得,卖掉征税权。

后面买扑的范围也就越扩越大,官办的各种企业,经营亏损了之后,都会交给私人承包。

私人承包之后,这些企业又开始变得大赚特赚,只能说是“神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
贵族纹章 神级散财童子 盖世人王 重生为君 鉴史官 天价萌宝:我的妈咪是大佬 法爷养成计划 快穿:女主不当炮灰 二婚总裁,傅先生别来无恙 柳无邪徐凌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