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四十六章 汴梁的背刺(2/3)

作者:我是六只鱼
一封,还有明兰的感谢信。

除了一些每次必有的一些感谢,叮嘱,思念之外。

家里的来信之中,值得关注的一点就是。

京城的局势更紧张了,老皇帝已经有一段时间不怎么露面。

近一个月的时间,老皇帝也就是在新年祭礼的时候露了一下面。

从年轻时候开始,就还算勤政的皇帝,现在开始不怎么上朝了。

老皇帝这样搞,除了几个正副宰相之外,其他人见不到皇帝。

搞得汴梁城里,流言飞起,人心惶惶。

对于老皇帝这种异常举动,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猜测。

认可度比较高的说法,有两种。

一种是说老皇帝,这段时间被群臣逼迫立储逼迫的厉害。

老皇帝不露面,不举办朝会,是为了躲避群臣的逼迫。

一种说法就是,老皇帝身体已经不行,时日无多。

已经病重,身体已经不允许老皇帝听朝。

不管出现的是上面哪一种情况,都不是什么好事。

老皇帝一搞事情,朝廷就动荡,满朝的大员,就又没了什么心思干正事。

从盛长柏穿越过来,每过一段时间,朝廷上就要经历一段这种事情。

而且一次比一次闹的厉害,动荡的时间更长。

也是这个年代人口平均年龄不长,从老皇帝将近五十岁之后。

对于皇帝的身体,所有人就都没了信心。

老皇帝还喜欢颤颤巍巍,表现出一副虚弱的样子。

让人感觉随时会噶,所有人就都被皇帝搞的心里没底。

老皇帝这次来这一出,可能是想试探一下邕王、兖王。

老皇帝这样搞,不露面,汴京就成了邕王、兖王的舞台。

有皇帝镇着,邕王、兖王两伙人尚且争的头破血流。

皇帝要躲回后宫看戏,邕王、兖王这俩能把狗脑子都打出来。

总之汴梁现在的局势,就是一个字—乱。

盛长柏申请外放出来还是对的,要不然在汴梁就是空耗时间,什么事情干不成。

不参与两党相争,也要整天小心着不被波及池鱼。

……

汴梁的事情距离徐州挺远,邕王、兖王毕竟都不是什么名正言顺的储君,触手没那么长,争夺的是朝堂的声势,汴梁城内的权利,波及不到地方。

盛长柏除了对朝廷上的局势,多了几分关注。

多留意一下汴梁方向传来的消息之外,还是忙着自己本来再做的事情。

还是继续修河渠,去年冬主要是疏通了一部分的河道。

年后主要就是在修水渠,方便耕地灌溉,先让这些百姓,不管是乡绅大户,还是普通的自耕农,得到一些好处。

等到今年冬的时候,才会更乐意,更卖力的干活。

天气稍微暖了一些之后,盛长柏也开始种起了土豆。

一共就五斤的土豆,也没必要去庄子特意种植。

盛长柏把宅里的花园铲了一片,就足够种下这几斤土豆。

虽然土豆的产量挺高,但是就这么一点基础。

就是一年可以种上两季,想要推广出规模,也要两三年的时间。

盛长柏还没有二十,够年轻,有时间,等得起,不着急。

盛长柏到徐州上任,也有小一年的时间,基本理顺了徐州城的各项事物。

处于一个工作最顺手的时期,以后的工作,就是做好监督,让徐州城按着自己的规划,按部就班发展就行。

稳定了之后,徐州算是进入到一个安心种田,积蓄力量的阶段。

盛长本来想着可以在徐州安心耕耘一段时间。

只是没想到时间刚过了六月,盛长柏给朝廷多交了两层的夏税上去了之后。

徐州的夏税能多交两层,一成是良种的功劳,一成是兴修水利水渠的功劳。

徐州的农业还不算到达巅峰,就是单纯的在徐州修水渠,水车,开荒田,也有挺大的潜力可以发掘。

盛长柏为朝廷好好治理着徐州,想着能安心在外,躲过皇权交替这个混乱时期的时候。

没想到遭受到了汴梁的“背刺”,打乱了自己的计划。

盛长柏接到了朝堂的旨意,让盛长柏回京述职,令有任用。

而且催的时间挺急,通判这职位,也不算一个必备常设职位。

这个职位,本来就是用来监督,制衡知州而设的。

没有了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
心愿空间 超级盗贼 我继承了贵族血统凌晨两点半 宗景灏林辛言夺爱帝少请放手 忠犬老公绝版婚宠:萌妻乖乖就擒 武道杀神 诡案奇罪 官场沉浮记 魔皇盛宠:天才小毒妃 大国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