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什么故交,基本上也就没什么应酬。>
如兰一个妇人,也不好整天的抛头露面去外面,勾栏瓦舍,寺庙道观的游玩,没什么能玩的之后,如兰也是经常的回娘家。>
盛长柏还是希望如兰不要总往娘家跑,自己去干点正事的,除了自己的嫁妆可以打理之外。>
如兰还可以打理,李家在京城置下的田庄,铺面。>
不要求如兰有多高的经营能力,但是这些好好的产业,正常的收益肯定还是要保证的。>
虽然盛家给如兰的陪嫁人手,李家留下的管事人手,都是两家能够信任的人。>
但是如兰完全不管,没有任何监管的话,也就容易导致这些人变心,腐败。>
本是一些优质产业,没有天灾人祸的情况下,让如兰给经营的赔了的话,盛家也是挺丢人的。>
看着如兰还是跟在家里一样,完全不干正事,盛长柏忍不住就想训几句。>
就如兰现在这个态度,盛长柏送的土豆,还不知道能给种成什么样。>
“二哥,整日就忙那些收入、支出,计较账目那些事,也太无趣了一些。”>
王若弗因为上有老太太,下有海朝云,中间有林檎霜竞争,把持着家里的管家之权不敢放手。>
但如兰这明显的不一样,完全没有竞争的原因,就把管家之权当成了负担,不想管这摊子事。>
“男主外,女主内,女子主持家里的中馈,本就是份内事,有什么无趣。不管是母亲,还是大姐姐,不都是一直在做这些事。你管家的能力,本就远不如母亲,大姐姐,还不多用点心。你是想以后把你们李家的家业都给败光吗?你想和墨兰以后比起来,你就是康姨母?”>
对于如兰的管家能力,盛长柏还真没什么信心。>
也就是近两年,辞掉了家中的塾师之后,如兰才跟着王若弗学习怎么管家。>
王若弗管家的能力就不能说多好,只不过是刚刚及格。>
如兰这个王若弗的徒弟,老师水平一般,学生还不用心,能写到多少东西,也就很值得怀疑。>
“她还跟她婆婆僵持着的,怎么跟我这嫡女比。”>
文家小儿子回汴梁之后,盛紘在衙门给文家小郎安排一份差事。>
文家小郎也确实投桃报李,时常劝说自己的母亲。>
有文家小郎,在其中周旋,墨兰的日子好过了一些。>
和婆婆的直接冲突减少了很多,文家婆对墨兰也减少了许多无理的要求。>
现在婆媳两个人的关系,还算比较和平。>
虽然不能说是多好,但也基本恢复到了,正常婆媳互相看不顺眼,还互相迁就的状态。>
墨兰回娘家的时候,也没有继续的拉黑着脸。>
看到婆媳两个达到了一定的平衡,墨兰没有搞掉自己婆婆的必要,盛长柏算对那边安了心。>
“当初母亲嫁给父亲的事情,各方面也都是远不如康姨母,你再看看如今,谁还会说康姨母嫁的更好。”>
康姨母这个人虽然很烂,但还是有作用的,可以做为亲戚里的反面典型,随时警戒着家里的几个兰。>
康家败落的那么厉害,跟康姨夫有最大的关系。>
老康好色,在这个年代不算大问题。但是老康在孝期乱搞,搞大了小妾肚子,违反了礼制,违背了孝道,坏了人品,自己断了自己的前途。>
这次皇权交替的时候,老康也没少上蹿下跳,找门路活动,想调一个实权职位。>
就连盛紘,也托不过面子,向赵宗全又推荐了一次老康。>
但老康这样的人,失了人品,就连急缺人手的赵宗全都不愿意用。>
老康没少找人,没少花钱,但还是没有被启用。>
康家败落,老康背三分之二责任的话,剩下的三分之一责任就是康姨母的。>
约束不好男人是一大错误,经营不好家业又是一大败笔。>
败了家里的权势,又败光了家产,把康家败了一个彻底。>
“作为一个当家大娘子,不能管好家,理好事的话,家业败落,就在眨眼之间,不要想着你嫁人了之后,还能像家里一样。”盛长柏继续的说道。>
一妻旺三代,就足够说明家中女子的重要性。>
不求如兰能像家里的老太太那样,但也不能看着家里的女人一辈不如一辈。>
王若弗远不如老太太,如兰连王若弗都不如。>
正常的管家理事都不愿意做。>
教训了一通如兰,让如兰去田庄,盯着夏收了之后。>
盛长柏自觉齐家的任务又进了一步,心里爽快了许多。>
家事,公事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