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怎么也要波及几万人,死了的抚恤,活着的嘉奖。>
又是一笔巨大的开支,损失军队和百姓不说,对国力也是严重损耗。>
“这下英国公也该满意了,邹氏一家男的徒,女的囚。”>
汴梁城里,还是心向英国公的多,对于朝堂上府旧人来说,本能的就排斥突然冒出来的禹州一伙人,和自己争夺朝堂上的权利和利益。>
再说禹州团伙进京之后,所作所为也是真的不得人心。>
皇后进行一波表演之后,邹氏兄妹的处置,总算是判了下来。>
毕竟皇后已经都要给英国公夫妇跪了,当然会有效果。>
可以看作是皇后对英国公夫妇的真诚惭悔,也可以看作是一种胁迫。>
兄妹两个没有被处死,哥哥被流放二千里,妹妹被囚禁终身。>
这个结果,邹氏兄妹短时间之内,肯定是翻不了身的。>
想要回返汴梁,或者是获得自由,起码也要等赵宗全,完全能拿捏住英国公府之后再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吃几年苦,肯定是免不了的。>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家族子弟的教育,还是不能轻忽,要不然就是天降富贵,子弟也都接不住。”>
邹家在汴梁就像是流星一样,一划而过。>
在汴梁也就嚣张跋扈了一年多,然后就无了。>
看到邹家的这种下场,盛长柏决定趁着这段时间不太忙,汴梁这种波云诡谲的局面,也不好有什么动作。>
刚好可以关注一下盛老三和盛小七,>
盛长枫这个人,还是老样子,课业上一直都有一些不够用功。>
喜欢诗赋多过喜欢策论,喜欢清谈多过实政。>
刚落榜的时候,在盛紘和林檎霜的双重怒火之下,还能发奋一下。>
但沮丧,伤心,失望的尽头过去,这份努力也就会随着散去。>
这段努力过去,盛长枫也就又进到了。>
参加文会,诗会,整日去酒楼,青楼的日常。>
盛长柏管不到盛长枫的学业,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督促。>
但是偶尔的时间,足够提醒,警醒盛长枫,出去了之后,不要惹事。>
盛长枫算起来年纪已经不小,现在已经十九,明年就二十,将要及冠,算是真正的成年人。>
但是亲事,完全没有被提起过,盛紘还是抱着盛长枫能够高中进士,然后娶高门贵女的打算。>
以盛长枫的年纪,就算再等五年,等两次科举,也不算年纪太大。>
然后盛小七盛长桐,已经发过蒙,开始治学。>
虽然这孩子跟他母亲一样,在家里就是一个小透明,不被人重视,容易被忽略。>
但是毕竟一个男孩,就是家族兴盛的一份希望,都有一份读书中进士,壮大家族的可能。>
盛紘还是为这孩子请了一位塾师在家教导。>
虽然塾师的水平,远不如当初的庄学究,已经四十多,也没通过过几次发解试。>
但是教导刚开始学经的盛小七,也是绰绰有余。>
毕竟没了恩情的羁绊,盛家现在还真请不到大儒到家教导家族子弟。>
要不然现如今的盛长枫,也不用到外面求学。>
盛小七这孩子就真需要教导一下了,时间不长,教导不了太多的知识。>
但是足够盛长柏,帮着孩子培养一个好的学习习惯。>
朝廷上的局势,也随着英国公被安抚,暂时的缓和了下来。>
这次也算是赵宗全对英国公进行了妥协。>
毕竟把救了自己老婆的恩人之家,都给流放的流放,囚禁的囚禁。>
这在大周,已经是仅次于砍头的处罚。>
赵宗全的名声,也得到了不少的损害。>
就算是皇后当众作了一场秀,为了邹家一国之母,都放下了面子。>
但是这也改变不了,邹家这种对赵宗全老婆有救命之恩的人家,下场凄惨的现实。>
虽然朝臣这次都是夸奖赵宗全没有徇私,处事公正,律法严明,但口头上其实也代表,不完全群臣内心真实的想法。>
随着时间过去,桓王和顾廷烨在江南的公开露面的消息,传回汴梁。>
本来汴梁城里一触即发的局面,又平稳下来。>
也是随着两个人的公开露面,两人被刺之案的经过也流传了开来。>
两个人自从南下巡盐,遭遇刺客无数。>
刺客太多,杀不到两个人跟前的不用多说,毕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