湟。”顾廷烨痛快的说道。>
顾廷烨算是最了解,盛长柏军事能力的一个人。>
“你这个大帅可不能戏言。”>
不管是顾廷烨任人唯亲也好,相信盛长柏也罢,盛长柏也就接下来这个事。>
毕竟总要有一个文臣,带领攻略河湟的一路人马。>
在文臣里面,盛长柏已经可以算一个知兵之人。>
起码盛长柏是懂大局,懂战略的,没有带过兵的问题不大。>
向副都管带兵多年,可以说是沙场悍将。和盛长柏配合一下,足够用。>
“军无戏言。”>
“那就这样吧,你这个宣抚使刚到西北,事情很多,不少人都等着见你,我这边也需要尽快回去做准备,就不多留了。”>
事情确定,盛长柏需要思考许多,没时间和顾廷烨叙旧,盛长柏急着回去。>
“那就等打完了这仗,咱们再共饮庆功酒。”顾廷烨回道。>
辞别了顾廷烨,盛长柏就回了秦州,除了调动本来就驻扎在秦州的兵马以外。>
还动员各个部落的酋长,出动兵马,帮助大周作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每一个部落动员个几百上千人,加上原本就受大周雇佣的番兵。>
这次攻略河湟的番兵,总共也有十万之数。>
虽然这个人数很虚,要带上赶着牛羊的后勤人员。>
但表面人数已经超过,驻扎在秦州的大周禁军和西军乡勇加起来的五万人马。>
动员这些番邦,其实也不难,就是放出番邦和大周的贸易权。>
平常的一些奢侈品,大周当然是随便和番邦交易,番邦想要多少都可以。>
但是盐,茶,酒,铁这些战略物资,大周不可能随便和番邦交易。>
这些物资是大周拉拢番邦的利器。>
尤其是茶叶,对于这些畜牧为生的番邦来说,是必须品。>
这些物资的交易额,就可以作为大周拉拢番兵的筹码。>
这些番邦其实也算内附于大周,本就也有协助大周出兵的义务。>
等到三天之后,顾廷烨的军令下发到秦州,告别了老婆,孩子,盛长柏就开始朝河湟进军。>
从秦州边境的古渭寨出兵,经过渭源堡,继续北上到临州,过了临州是兰州,兰州这个时期,是在西夏的控制之下。>
经过半个月行军,盛长柏的秦州兵马,到了西夏的边境瓦会川。>
饶了这么一大圈,没有直接攻打西夏紧挨临秦州的会州。>
当然还是想出其不意,攻其弱项。>
虽然西夏立国之后,对大周的战争,一直都占据着主动权。>
但是西夏毕竟也是依靠着辽国,才能这么嚣张。>
多少有一些自知之明,明白自己国力不如大周,对大周一直都存在着防备之心。>
在边境也修建有许多防御措施,关口,城池,堡寨。>
相比于临近秦州的会州,明显处于西夏后方的兰州,防备力量会虚弱,松懈许多。>
能绕道攻打兰州的情况下,没必要强攻防御力量强大的会州。>
兰州虽然也有防御设施,但是主要的就是一些预警的烽火台。>
“盛帅,可要攻打瓦会川?”>
向副都管问道,现在的大周就是这么一个局势。>
负责带兵的武将没有决策权,都是文臣说了算。>
对于老赵家来说,只要武将听话。就算打了败仗,也没有责任。>
如果不听话,就是取得了胜利,打败了敌人,也是有罪。>
老赵家不需要不听自己话的武将,最怕的就是武将和自己家老祖做一样的事情。>
瓦会川听名字就知道是一个集市,处于西夏和吐蕃的交界,是西夏和吐蕃交易的集市。>
修建了挺长时间,也颇为繁荣。>
已经算是一个坚城,向副都管询问,明显是有放弃攻打,绕过去的想法。>
虽然十几万大军面前,这些小城不存在“坚”的可能。>
但是怎么也都要消耗几天时间,兵贵神速。>
大周大规模用兵,瞒不住西夏的细作,趁着西夏的兵马调动还没有完成,不如直扑兰州的治所金城而去。>
大军没有必须攻打瓦会川的必要。>
“不必,把敌兵留在后方,怎么都是一个隐患,今晚我就要在城里过夜。”盛长柏说道。>
“刘韬,把我铸的那几门炮推出来吧,也该实战验证一下了。”>
攀科技树还是有一些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