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都是木头,卖废品怎么都不可能值钱。>
很多人叫收音机戏匣子,就是因为这东西看外表就是一个木头匣子。>
东西既然已经收回来,刘洪昌也不磨叽,立马也就干了起来。>
拆开了之后,测量之后发现就是烧了几个电容。>
就是这么简单的问题,这年代很多的人,就都不会修理。>
也就几分钟的功夫,刘洪昌就把东西拆开又组装了起来。>
插上电,收信号试听:>
“话说那天…”里面讲的评书。>
“有声了,嘿!”六子只觉得惊奇。>
“怎么样,看懂了吗?”>
刘洪昌一脸平淡,这东西对刘洪昌来说,太简单了,没有难度,都不如木匠活有成就感。>
“没看懂,但是哥你是真的能行,真的会修理这个。”六子先摇头,后点头。>
“没事,多看多学,师傅这一身的本领,够你八辈子学的。”>
修后面一个的时候,刘洪昌就开始了教学。>
刘洪昌初中是混下来的,六子其实也差不多,没好到哪里去。>
初中本来学的就不怎么样,还过了好几年,知识已经都还给了老师。>
从初中物理,一点一点的帮六子讲解起来。>
其实这年代的电子元件,因为技术原因做的都很大,修理起来的难度并不高。>
一般的收音机,都是三十多厘米长,十厘米左右的宽和高,大型号的还能再大一倍。>
这么大的体积,里面就百十个元器件,一个电容电阻都有米粒那么大,也就很正常。>
修第二台的时候,虽然是一边修,一边帮六子讲解。>
但是也没用多长时间,不到半个小时,第二天收音机也就修好。>
“你把这两台收音机都带走吧?”修完了之后,刘洪昌对着六子说道。>
这两台收音机的本钱,还都是六子出的。>
不是刘洪昌没想到给钱,只是因为自己钱不多,还要去采购工具零件,六子要垫资,刘洪昌就没坚持。>
“我都带走啊,这我也听不完啊?”六子又是嘿嘿嘿的乐了。>
“谁让你自己听了,你们家不都有一台的吗。你找个机会,把这两台收音机,给卖出去吧。”>
怎么去卖东西,刘洪昌就不用教六子了。>
如果单拿原身和六子相比的话,六子比刘洪昌活泛多了。>
不管是出手给街坊邻居之类的熟人,还是拿到黑市上交易,对于六子来说,都不难。>
现在市面上最便宜的收音机要四五十块钱,是最简单最低档的型号。>
六子买回来的这两台,算的上中档型号,新的要七八十块钱。>
按着这年代,各种东西的保值率,这两台八成新的收音机。>
卖个三十到三十五不难,有耐心一点的话,卖到四十块,也有希望。>
成本的话,就是六子花了六块,刘洪昌一个小时的时间,加上不到一毛钱的元件。>
利润的话,每台收音机赚个三十块,问题不大。>
“哥,咱们还维修什么收音机啊,就买废旧收音机,修好了直接往外卖就行了。”>
六子脑子其实很活,对生意这方面算计的其实很快。>
“都可以做,但是为了不招人眼,咱们还是要说主业就是维修。”>
收回来废旧收音机,再卖出去,当然利润最多。>
但是好多人不会卖自己家的旧收音机。>
废品站的旧收音机数量有限。>
想要那些不舍得卖收音机的,把收音机卖出去,肯定要提高价格。>
再一个不是所有的收音机,二手的都能值得上价格。>
六子去废品站买,当然是挑外观和型号都尽量好的买。>
一些六十年代的老款,或者是低端的收音机。>
收回来自己倒手卖,不如赚每台十块八块的的维修费。>
“哥,这我懂。”六子挤眉弄眼的回道。>
刘洪昌担心的是政策问题,不知道六子到底懂了什么。>
收废品回来维修,然后卖出去,肯定不算投机倒把。>
但是这年代的制度制定的没有那么完善,尺度的话,其实还是当地自己把握。>
有的时候,其实就是说你算,你就算,不算也算。>
说不算就不算,算也不算。>
不管怎么样,缺钱了,肯定就要搞钱。>
两个人的维修业务,还是搞了起来。>
六子社牛的性格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