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让大妈不要再花钱去另外准备了,就这块手表了,当初本来也是给我买的。”>
要算一下,也是何文慧接的二手。>
“你可以再想一想,我现在有钱,买的起新手表?”>
不知道是杨麦香是真心愿意,还是不想老刘家多花钱,刘洪昌就再问了一遍。>
“就这块吧,本来就是我的东西,我怎么会嫌弃。”>
“行,那就这吧。”>
杨麦香答应的这么爽快,刘洪昌也就不在纠结。>
“哥,你又要结婚了?”>
然后就是安排二食堂这边了,刘洪昌只是去找姚国发支应了一声这个事情。>
然后二食堂全部人就都知道了。>
食堂就这么多人,少一个干活,其他人就多一份负担。>
所以人少了之后,就必须要给其他人一个解释。>
“什么叫又,你这样说跟你哥我结过好多次婚一样。”>
没事就教训教训徒弟,确实算是一件有乐趣的事情。>
“哥,你说你这都要结第二次婚了,我连一个对象都还没有?”>
年少慕艾,六子也到了知道搞对象的年纪。>
因为六子是刘洪昌徒弟的原因,刘洪昌才会觉得六子小。>
但其实六子比何文慧还要大一点。>
“你才多大,你哥我又多大了,你跟我比。你也别着急,好好的跟哥学,跟着哥好好赚钱,女朋友、媳妇这些自然都会有的。”>
孩子知道搞对象了,也就离有对象就都不远了。>
六子个子不矮,长的不丑,有正式工作,跟着刘洪昌还算挺有钱,其实已经算是一个优质的未婚男青年。>
“哥,你放心,到周末之后,我肯定把最好的水平发挥出来,让你老丈人丈母娘,吃的开心吃的满意。”>
刘洪昌定亲的席面,就安排给六子来做了。>
遇上了自己的事,刘洪昌当然要给六子锻炼的机会。>
经过刘洪昌这段时间的调教。>
六子现在的手艺其实也并不差,已经算是达到了中级的级别。>
能当得起一个真正的厨子的称呼,水平和家庭妇女拉开了差距。>
各方面都安排好了之后,周末的定亲宴其实吃的挺顺利的。>
其乐融融,宾主尽欢,只要刘洪昌自己不搞事,这种事情其实是不会出岔子的。>
两家虽然称不上什么世交,但是本来算是邻居的原因。>
王翠兰和杨家父母也熟悉,没什么陌生亲家的生疏。>
“亲家,那这个事情就这么说定了?”王翠兰对着杨家父母说道。>
饭吃的还是有效果的,都喝了一些之后,亲家都叫上了,关系就订下来了。>
“定了,你们去看时间吧,看好了时间,就让他们办婚礼,结婚。”杨爸回道。>
“我找人看过了,下个月就有好日子。”王翠兰当然是有备而来,早就找人看好了,接下来三个月内,所有适合结婚的日子。>
“下个月…下个月也行。”>
虽然答应的没那么痛快,可能觉得时间有些仓促,但杨父还是应了下来。>
杨麦香虽然二十二,但是在姑娘十八就可以结婚的年代,其实也算是大姑娘。>
姑娘的青春不好耽误,所以其实杨家父母也急。>
下个月二十结婚,这个月才刚过半十五,也就代表着刘洪昌有一个多月的准备时间,其实还是挺充足的。>
虽然刘洪昌是二婚,但杨麦香是头婚,没什么二婚不张扬的想法,还是当成了第一次结婚操办。>
尤其对于王翠兰来说,更是要大办。>
刘洪昌第一次结婚的时候,老刘家完全没有参与感。>
除了刘运昌去送钱打脸了一波之外,包括王翠兰本人在内的所有老刘家的亲朋好友,就没一个人参加。>
所以这也算是,王翠兰第一次操办刘洪昌的婚礼。>
其实有挺多的事情,刘洪昌都已经做在了前面。>
刚做了家具,刚买了电视机,物质方面,其实已经不差什么。>
最多就是刘洪昌这一个月再赚一些钱之后,再添置几样电器。>
洗衣机,录音机,其实都还是挺有必要的东西。>
然后就是通知一下亲朋故友。>
有一些亲朋在城里那还好说,有一些亲朋在农村通知起来就没那么方便。>
村里没通电话,或者是不知道电话的情况下,只能写信通知。>
这年代的城里和农村,虽然都是在一个市里,隔绝的其实还是挺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