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五七章 战舰和航母设计定稿(2/4)

作者:王子虚
力也应该会更好。”

朱靖垣说的似乎很有道理,工匠们听着也是纷纷点头,都认识到了三号方案的特殊之处。

三号结构最为坚固,其他参数看起来中等往上,同时潜力也更大。

但是对于朱靖垣自己而言,这其实在是先射箭后画靶。

这个三号设计方案,除了没有斜角甲板和弹射器之外,就是现代航母的典型结构。

只要在正常质量水平下造出来,至少可以持续使用三十年,甚至能够用五十年。

超级航母出来之后,仍然可以当改造了当反潜、训练轻型航母用,用到本身的机械结构扛不住为止。

历史上的埃塞克斯级的列克星敦号航母,从1943年服役,一直到1991年才退役,总计四十八年。

朱靖垣带领工匠们设计的三号航母方案,底子比埃塞克斯级更好了很多,用五十年绝对没问题。

朱靖垣说完三号方案稍作停顿,最后又整体分析了三种方案的情况:

“这三个航母方案,满载排水量基本相当,都是四万吨。

“都使用了装甲飞行甲板。

“因为航母的防御结构跟战列舰截然不同,主要威胁肯定会来自于同类放飞的飞机。

“为了防御空中袭来的武器,飞行甲板铺设装甲显得非常有必要。

“总体上看三个方案的优缺点。

“一号方案防御力最低,因为需要花费额外的重量,维持舰体结构形态。

“预测出动效率最高,因为可以在机库内提前整备好飞机,调整好状态之后送到甲板上直接起飞。

“二号方案载机量最大,因为她有两层中等面积的机库,机库容量是最大的。

“预测出动效率最低,双层机库和小升降机,让飞机调动和整备过程变得更加繁琐。

“三号方案的防御最好,结构最为牢固,航行性能最好,舰体主结构最为完整。

“预测出动效率中等偏上,因为她的升降机被放到了甲板外面,还有更重要的未来潜力可以挖掘。

“如果大家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的话,我觉得还是选三号吧。”

大明工匠正式设计的目标性航母,满载排水量直接是四万吨起步。

这直接超过了二战时代典型的主力舰队航母。

航母飞行甲板是否敷设装甲,是二战航母中一个非常有标志性的选项。

如果没有其他条件限制,当然还是铺的越厚越好。

实际设计中,却要考虑航母本身的规模,舰体结构重量和装甲重量,以及重心等一系列问题。

总体而言,航母舰体吨位和规模越大,铺设飞行甲板装甲就越划算。

值得铺设装甲飞行甲板的节点,差不多在三万吨的水平上。

所以朱靖垣这些四万吨的航母,就全部用上装甲飞行甲板了,不采用装甲飞行甲板属于浪费吨位。

按照不规范的后代民间定义,这三个方案都是装甲航母。

在当时的各海军国家,是没有“装甲航母”这个概念和舰种分类的。

无论是否铺设飞行甲板装甲,称呼都是舰队航母、主力航母等等。

其他主力舰队航母只是飞行甲板没有装甲,机库下的甲板和舰体的两侧,通常都有一定的装甲。

相对装甲航母这个后世称呼,这些航母习惯性统称为防护航母。

真正完全没有装甲的航母,就是最低级的商船改造的护航航母,吨位可能只有几千。

与此同时,是否铺设飞行甲板装甲,对航母载机量和作战能力,也没有直接的明显影响。

不存在“装甲航母”肯定比常规航母搭载能力弱的情况。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