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章 潜龙在渊(2/5)

作者:蒋胜男
肉筋子都要挑了出来不许有的,这皮也特别薄,尤其这调料,他这帮徒弟都及不上。”又学起皇帝跟他说市井小吃的内容来,道:“回头咱们悄悄地就将这些都一道道吃过来,再看看在什么近年新出的好点心来,我也送给父皇母后尝尝。”又说起皇帝说的时候,馋得一边侍候的内侍们都要扭头去偷擦口水,引得刘娥也笑了。

元侃又见旁边的书桌上摆的书,就问:“你从前爱看《太平广记》,还有《花间词》,不是故事就是诗歌,又好看又好记,《论语》《孟子》你看得下去吗?”

刘娥叹道:“我从前没读过书,也静不下心来看书,所以才会只晓得看那些浅近的。如今长日无聊,我便安下心来好看书。虽然一开始难读,但学进去了,倒比那些更好。”说着也不禁感叹:“怪不得说这是圣人写的书呢,这书上都是做人的道理,那些道理有些人一辈丢了性命,也悟不出一两条来。如今这书人说的,这是能值得人几百辈去体察的。”

元侃听了,也不由的感叹:“我们都是从小要苦读这些书,在宫里时,父皇还随时考校我们呢。当时我们只嫌背得麻烦,哪里又懂得这些道理呢。”他看着刘娥:“可见古人说,书上学来终觉浅,你虽然读书不多,但像我们这样的读了书,也不过是两脚书橱多些,能学进心里的,才叫有用。”

刘娥听了这话,也有些不好意思:“我又懂得多少,终是你们这些读书人懂得多。”

元侃却感叹:“如今科举拿这些书考,虽然都能答得上来,但却未必都能够真正领会这圣人之意。”

刘娥也不由感叹:“但我看了这些书,却觉得好。以前我觉得我为什么要经历这么多的事,受这么多的苦,心里一直觉得很有些怨念。可是真正看了古往今来这么多事情以后,才觉得自己经历的这些事,根本算不得什么。这世界上还有许多许多我所未知的事情,比如有些事情已经发生过了,可是后人没有看到,又会重新犯一次错。如果他们早早看到,是不是不会发生那些事了呢?”

元侃点头:“这就是所谓‘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刘娥笑道:“果然是三郎有文才,这样的话,我再是说不出来的。”

元侃轻拍了一下她的头:“又要胡说,我又哪里说得来这样的话。这是唐太宗的话,出自《贞观政要》。你这里的书还太少,我回头叫张旻给你送一些来。”

刘娥忙道:“可要多送一些。”

元侃笑道:“放心。”又想起一事来,道:“过几日我带几个人过来,在院中赏花起社,你要不要也过来?”

刘娥想了想,摇头道:“我如今还是不好见人,免得给你招来麻烦。”

元侃想了想,道:“不如你扮成男子,就说是张旻的表弟。”握紧了她的手:“你放心,我们终有一日,能够堂堂正正地携手而行,站在世人面前。”

刘娥握紧了手:“会的,一定会的。”

汴京的春天,带着些暖意到来了。薜萝别院的桃花,开得格外灿烂。

元侃昨日已经带话,今日早朝后过来。刘娥指挥着侍女们在桃花树下,设了红泥小炉,备了全套的茶具,取水烹茶,等候着元侃到来。

不久,听得院外朗朗笑声,正是襄王元侃来了。刘娥抬头看去却见一行人走入小院之中。

当先自然是元侃,随后跟着钱惟演、张旻,最后跟着的三个青年书生,却都是她不曾认识的。

自元侃成亲之后,为避王妃郭氏猜忌,便托言自己与钱惟演、张旻等人组成诗社吟诗作赋,每次到薜萝别院,都以诗社聚会为由。

张旻就向众人介绍:“这是舍表弟刘锷,从外地来,寄居此地读书。”

刘娥细看去,见着三人中,一个风神俊朗,如玉树临风,另一个略高,身形矫健,疏阔放涎,还有一个略矮,却是颇有傲气。

众人见着一个少年站在花树上,俊秀得紧,当下也随意地点了点头。只那高个子眼神一闪,在她身上一看,却又往着张旻、钱惟演与元侃身上一扫,只停留在元侃身上,笑了一笑。

刘娥就觉得那人的眼神跟钩子似地,叫人胆寒,再见他这一笑,就知道他已经看出端倪来了,不由地起了几分警惕之心。

就见着钱惟演笑道:“刘小哥,这高个子的是张疯子,矮个子的是王瘤子,不高不矮的是杨神童。”刘娥细看,果然见那矮个子脖子下有个瘤子。

这“张疯子”和“王瘤子”听了钱惟演这等介绍,倒是毫无恼意,仍是笑吟吟地,那“杨神童”却恼了:“钱七郎,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你要是再这样乱叫,我就跟你绝交。”

刘娥就想起昨日元侃说的话,这三人说,风神俊朗的想必就是杨亿,是大名鼎鼎的浦城童子,十一岁便以才名满天下,朝廷特召他入宫,授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
战天变 我有一座随身农场 漫威守望者 世界你最温柔 神级幸运系统 女镇长的贴身保镖淡酒醉人 系统的超级宗门 修真之传奇毒道士 无敌统帅 妻上瞒下,霸道老公滚远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