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9章 澶渊之盟(6/6)

作者:蒋胜男
下何等威风,犹有筑长城防匈奴之举;隋炀帝远征高丽,以致于财尽民怨失了江山。北方部族的侵扰,并非自我朝始,亦不会自我朝而结束。历朝历代以来,中原安定,则北国不犯,中原板荡,则北方骑兵大举南下。自唐末以来百余年战争不息,直至我大宋立国,百姓方有这太平日子。立国之本,以民为贵,战乱连年,非是国家的祥兆。他认为我们只消得在边关一带,加强防护。城高河深,契丹人都是骑兵,难以进攻。中原地大物博,只消得有几十年的太平日子,国自然富,民自然强。辽人南下若是无所得,北方苦寒,必为争夺水草而自相残杀,我们自可得渔人之利。”

寇准仍不甘心,道:“此番萧太后急着议和,亦是看到了这一点,我们何不借此逼他们达成我们的目地。”

毕士安笑着摇头道:“寇准啊,和议和议,双方必然有所和解,方才议得成啊!你一点余地都不留给别人,那这战就停不下来了。就算签了协定,也保不长啊!萧太后虽老,辽帝还年轻啊!”

寇准不服道:“老相爷的意思,还是主和了?只是好不容易御驾亲征,才落得个这么一点成果,下官实不甘心,下官不能附议!”

毕士安看着他,缓缓地道:“你必须附议。你可知道,军中已经有人传言,说你寇准挟主邀功,希图久掌兵权,所以不允和议!”

寇准一听,只觉得一股血气涌上,怒道:“这是诽谤!”

毕士安叹:“我知你知,这是诽谤,但是既有此言,五代十国挟兵弄权的事太多,本朝最忌这个。寇准,你不要再坚持了!”

寇准仰天长叹道:“忠而见谤,我尚有何言啊!”

毕士安凝视着他:“寇准,我力主和议,除我朝情况和辽国情况均是到了应该议和的时候,还有第三点……”

寇准看着毕士安:“第三点是什么?”

毕士安缓缓地道:“宋辽和议达成,对辽国来说,夏州李继迁就失去了利用价值。我们正好借此收回银夏五州。”

寇准浑身一震,缓缓施礼道:“是,老丞相!”

寇准不再坚持,两方使臣奔走多日,和议终于初步达成。赵恒有旨,虽然是有汉唐前例,和亲亦是国耻,因此必须“一不割地,二不和亲”。

辽人放弃关南之地的要求,但是辽国穷困,要宋国每年都付给金帛支援,称之为岁币。

毕士安叫三司使丁谓算出,一旦宋辽和议达成,除却省下军费以外,每年光是宋辽边境中榷场贸易中就可得一百五十万贯。和议达成,这每年榷场收入,算是额外所得,正可用来支付给辽人的岁币。

毕士安在上报时,以决不可动用现有的收入,请赵恒按最保守估计为每年榷场收入所能得到的一百万贯作为谈判底线。

赵恒将这个数字亮给曹利用,曹利用领旨后出了宫帐,寇准已经早候着他了。临行前,寇准对曹利用道:“官家虽有敕旨给你一百万贯和议,但是你听着,若是答应的数字若超过三十万,我便以官家所赐的御剑先斩了你,再向官家请罪。”

曹利用心中一凌,道:“寇公放心,曹利用必不负使命!”

十二月初四,宋再次派曹利用求和,因宋没有归还土地之意,辽派监门卫大将军姚柬之带着书信回访。初九,宋派李继昌前来请和。

经过几轮来回谈判,公元1004年,即宋真宗景德元年,辽圣宗统和二十二年的十二月,宋辽和议达成,史称“澶渊之盟”,主要内容如下:

辽兵北撤,退出所占的十几个城池。宋国每年输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给辽国,“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双方交换誓书,彼此以平等的地位相待,并且约同“所有两朝城池,并可依旧守存,淘濠完葺,一切如常,即不得创筑城隍开拔河道”。这条约也永久有效,所以共同声明“质于天地神祗,告于宗庙社稷,子孙共守,传之无穷。有渝此盟,不克享国,昭昭天鉴,当共殛之”。书中两方都称宋皇为“大宋皇帝”,辽主耶律隆绪则为“大契丹皇帝”。

议和成功,大赦天下。朝廷收瘗战殁遗骸之余,也同时停太宗当年为北伐所增一的江南榷酤钱,及罢民间飞挽。宋辽互市后,进行榷场贸易,每年给辽国的岁币,皆从榷场岁得之息。此后宋辽不加兵者一百二十年。

和平终于到来,从此铸剑为犁,千里江山,不再是战场,而为良田、为榷场,繁华时代,就此开始。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
武神培养系统 时间之神的小憩 亲爱的许你来生 无限之不死不灭 王爷太难混 最佳编剧 末世之春回大地 山村神医:我一心只求大道 我有一座动物园 摸尸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