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八章 虎啸平津(三)>
黄河水的秋天明显比夏天奔流的要慢一些,>
而历史的车轮仍在自顾自的飞快地旋转。>
该来的来,该去的去。>
真的是青山遮不住,毕竟江流去。>
天地之大,总免不了几家欢乐几家愁。>
有人认为济南战役是国、共两军的第一次大决战序幕。>
1948年9月16日至24日。>
我东北解放军军第一次攻取大城市长春未成功后,>
华东野战军从"七月分兵"后重新完成了兵力集结,>
开始了济南战役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此次我军参战总兵力达32万人,>
超过了敌济南守军和可能增援敌之总数(约28万人),>
第一次实现了华东战场我军兵力较之敌军占优势。>
形成了以多打少的局面。>
天津大公报社编辑部。>
已经过了下班时间,还有两个人没有走。>
他们要赶一篇时评文章和解放济南战役的社论。>
胡主编对蔡猛同志说道:>
"粟司令以六成的兵力打援,只用四成的兵力攻城。>
如此独特部署也让援敌望而却步。>
哎呀呀,这种战法旷古未之有也!我等文人须大书特书一番。">
"是的,胡主编!你说的极是!>
真是让人大开眼界。不得不佩服粟司令的雄才大略呀!">
蔡猛同志是老党员了。>
也曾在一线部队呆过,对如何打仗颇有自己的见解。>
"可是,从何处着笔呢?你我能搜集的资料都在这里了,>
还是很不够哇!"胡主编言道。>
"我看就应该让傳冬菊同志去实地采访才是。>
她又识得粟将军!如果说能获取第一手资料岂不更好?">
"小蔡同志!你的想法是好的,可惜不行啊!>
我刚刚接到上级领导通知。傅冬菊同志另有重任。>
今天下午已经离开天津啦。">
"哦!胡主编,我猜,该不会是……">
"嘘!你就当什么也不知道。此事绝密。">
"是。">
从西南联大毕业,来到天津大公报社担任副刊编辑。>
时间一晃三年过去了。>
傳冬菊一直没有回家。>
即使天津离北平近在咫尺。>
1947年11月15日,她因工作积极、表现突出。>
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组织。>
而这个时候也是沈阳战役的最关键时刻,>
一个与她息息相关的任务就这样到来了。>
傳冬菊从未想过,>
有一天,自己可能成为和平解放北平的关键人物。>
作为北平首脑军官傅作义的女儿,>
可能会成为和平解放北平的一个关键点,>
晋察冀中央局城工部部长刘仁就在此时找到了在天津的傅冬菊,>
并告知她组织希望她回到家中游说父亲。>
为了能够避免战争伤害到古都名城,同时和平解放北平,>
受到此番委托的傅冬菊自然是二话没说,当即接下这个任务。>
—— —— —— —— 华丽的分割线 —— —— —— ——>
北方局领导握着吴大雄的手说道:"太谢谢你了,吴先生!>
有了你的大力协助。我们一定会很快的取得胜利的。>
我们看了江苏省党委对您的推荐信,评价很高。>
知道您是一个坚定地为人民谋利益的民主人士,>
我们党欢迎你。现在傅作义那头还抱有一丝幻想,>
我们现在就立即打碎他的这个幻想。让他回到谈判桌上来,>
明天你将和傅冬菊同志一起去北平,你们辛苦啦!">
就在前两日,吴大雄忽然接到秋容的一个电话。>
上海的真身随即转到他这边。>
预警的结果是吴大雄立即从山西战场脱身出来。>
电话里只有一个内容,"老吴!北方局有人要见你。">
北方局的最高领导要见他。>
吴大雄知道,一定是自己让秋容转交的绝密资料起效了。>
通过地下党的介绍,吴大雄秘密会见了北方局的多位领导同志。>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