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沈先生对于这耕种有其他的看法吗?”>
徐玉看沈川脸上的表情有点不服气,于是便问了问。>
“没有呀,文若先生说得对,这种地两种的确是第1位,要不然怎么长出来啊?”>
如果不是现在的条件受到了限制,那么沈川直接将杂交水稻拿出来,那产量估计能把荀彧活活吓死。>
“只是我有一点好奇,我听说这块地的良种是省小友购买的,普通良种为什么可以种出来如此好的粮食?难道又是沈小友的秘术吗?”>
沈川看着荀彧,他就知道荀彧那好奇宝宝的表情,又一次被勾引了起来。>
“其实想要把这地种好,无非是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天时无法改变,而地利和人和却是可以通过一些条件改变的。”>
“天时地利人和没想到这小小的跟踪指数,居然蕴含如此大道,可是在下不明白的是,这天使无非是刮风下雨春夏秋冬,确实无法改变,可是这人和和地利又如何解释?”>
荀彧被沈川的一番话勾起了好奇心,当即问道。>
“所谓人和便是大家齐心协力,想要将地种好,这是最根本的目的,也是基本的原则,如果没有这个原则和目的,那么即便是再好的良田,没有人耕种,放在那里也是一个荒田。”>
“而所谓地利无非是通过一些手段将土地增肥,然后将贫瘠的土地变得肥沃起来,让肥沃的土地更加丰收,就如同之前王若先生问我所要的这增肥的配料一般。”>
“而这地利还有一种说法,便是种这片土地适合种的,比如这里适合种水稻,那么如果在苦寒之地我们就可以种土豆或者种地瓜,在更寒冷的地方甚至可以种玉米。”>
沈川将自己对于种地的理解告诉了许玉,许玉听到之后眼睛一亮,如获至宝,点了点头。>
“其实天时也不是不可控制,我们也是在利用天时,比如在什么时候种小麦,什么时候种大豆,什么时候种粟米,这些都是我们对于天时的利用,我敢猜测在多年之后也许我们可以做到>
(本章未完,请翻页)>
违背天时种植出一些当季节所没有的东西。”>
沈川说的这个就有点大棚蔬菜的意思了,只不过现在给荀彧解释大棚蔬菜是什么,他一时间有点接受不了。>
“但愿世人等到那一天时,便不再忍饥挨饿。”>
“一定会的。”>
“那个沈小友有一件事情,我想请你帮帮忙。”>
荀彧明显有些不好意思,他看着沈川说道。>
“有什么事文若先生尽管说,我能做到的一定做。”>
“小友给我的那个三铧犁的图我看不懂,我希望小友能给我指点指点。”>
沈川还以为那个他说的是什么大事情,原来只是图纸,看不懂这种小事情。>
“小问题,我把那个图纸重新给你弄一份,如果有不懂的,你可以让工匠来问我。”>
众人聊天聊得差不多了,便散去了。>
沈府的厨房之内他的厨娘拿起一大块面团,然后揉了揉放在案板上,又拉开,又哐了一下,摔在案板上。>
这一系列的操作,把一旁跟着烧火的羌族少女给吓坏了。>
那羌族少女一脸胆怯地看着做饭的厨娘,身子悄悄地挪了挪,在他离开的时候发现锅灶下面的火又变小了,于是又壮着胆子往里面塞了几把柴火,然后火势瞬间旺了起来。>
随着火势变旺,厨娘将那些揉好的白面搓成剂子放入肉馅,然后放入蒸笼中蒸了起来。>
这时,在厨房里干活的羌族姑娘也脸上满是汗珠,把脸上的尘土冲成了一道道印子,而且那个姑娘还忍着热气,不停地给柴火添火。>
虽然现在是秋天收割的季节,可是在荆州这个地方还是属于比较热的,再加上厨房做饭的温度,我一时间羌族少女的衣衫都被湿透了,可是他依旧没有因为衣衫湿透而觉得有任何不舒服。>
“蛮夷就是蛮夷,没吃过什么好东西,这一个小小的包子就让你馋成这样。”>
厨娘看到羌族>
(本章未完,请翻页)>
少女不断地吞咽着口水,一脸鄙夷地说道,这是一种来自血脉的鄙夷与看不起。>
羌族少女听了更不敢说话,下意识地缩了缩脖子,然后继续添着柴火。>
他依稀地记得他来的时候,家里面的人无数次跟他说过,他是走了大运了才能被当官的人家看上,可千万不敢得罪这府中的人。>
要知道他们一家是举家迁徙过来,这一路上过的都是朝不保夕的日子,如今被这当官的看上,不说别的最少,吃喝不是问题。>
到时候如果被这当官的赶出去了,那么不说别的,他们一家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