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零四节、图穷匕又现(2/3)

作者:梦里挣扎.QD
地方上他们就和土皇帝一样,老百姓就算看了皇榜,他们也有把握用各种龌龊的手段来压榨小民的油水,可接下来他们才现这个新皇帝的确不止是打仗内行。

接到了军部的密令,各地的驻军不敢怠慢,积极的组织官兵投入到帮助老百姓夏收的行动中去,反正张韬的新军完全就是脱胎于另一个时空的人民军队,而且经过多年的接触,老百姓都知道这支军队纪律严明,是他们自己的队伍。一番军民鱼水情般的热烈气氛之下,当兵的总会有意无意的宣讲一些朝廷的新政,除了用银币不交火耗之外,还深入浅出的解释了摊丁入亩以及新制定的工商业税法。一时间大江南北的田间地头,总会看见一帮老乡围着几个滔滔不绝的军人认真听讲,并且不时的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深入探讨。原先那些习惯了欺压百姓的官吏只能干瞪眼,莫说是军队并没有造谣,且句句切中要害,就算讲的有不实之处,也没人敢捋这个虎须。你要是敢像以前那样逼迫小民,万一对方往军营里告一状,当兵的虽然不见得能审判自己,可眼见着就是转正的关键时期,出了这种事情你的正式编制之梦就算是到头了。若是仅此而已也还罢了,那些大地主完全可以通过惜售和抛出粮食来控制粮价,就算你能从海外购买可也要时间运送,完税的任务无法让朝廷能有足够的时间平抑物价,届时不仅这些大地主可以乐呵呵的看着自耕农们被挤兑的无路可走,最后只有将土地卖给自己这一途。

深知这些人是什么德行,张韬当然想好了对策,当初看似妥协他答应让前明的士绅们在世时还保留不纳粮的特权,不少人对此还额手相庆,认为他张韬也有服软的时候,后来看了商税办法之后才知道,人家只是答应不收农税,但是商业上一视同仁都要缴纳税款,而且这税不是按年头缴纳,是按月来计算,这年头的豪门望族哪个不是找代理人给自己开办些买卖,谁家没有点产业,更有甚者利用地方上的潜规则搞起了垄断经营。可现在好日子到头了,收不上农税没有火耗的地方官只能靠商税来刷政绩,就算某些铺面是某某大人物的产业又怎么样,新法规定了你要交纳的数额,只要敢不交,他就能封店。这不仅促进了地方官与地方势力的对立,同时也让那些打算压低粮价让农民破产的家伙直接打了退堂鼓。家里没工商业的人还好说,只当是看热闹了。可那些经营着店铺或是作坊的人则头痛无比,详细的税制导致他们的利润直线下降,更是对那些五花武逐渐醒悟之后,一则谣言便悄然兴起,那就是策划如此拐弯抹角还缺德带冒烟的圈套,并且设计让大家伙上当的始作俑者,便是准备离京出差的姜田!其实这次姜田真的是冤枉的,至少也是部分被冤枉了。他只是制造了一堆机器,然后让银币以极低的成本和极高的度流向全国,最多也就是加了这一进程而已,真正的黑手就是张韬本人。有着上辈子开国时智斗上海黑心资本家的历史见识,有着失败的计划经济经验,在金融改革方面张韬比姜田要成熟且狠辣许多,尤其是在封建朝廷基本不受所谓的舆论控制之下,只要他愿意,复制一下公私合营制度也不是不可能的。但是被姜田提醒并开窍的他决定不再重复这条老路,只要重工业和食品生产攥在手中,不怕那些资本家能翻天,让你们攥着土地少上几年税又如何,反正靠种地你们是甭想家致富了,再加上北方吸纳了一定的佃户流失,就连劳资纠纷都不用担心生了。除非地主们有把握自己一个人种植几千亩的农田,否则只能尽量挽留那些准备迁移的农民,这回进一步加剧种植成本,减少他们的收入。但如果你全力经商开厂,则土地要优先卖给国家,且定价权也在朝廷手里。

“这套制度看着有点眼熟!”姜田毫不掩饰自己的震惊:“好像就是某个时代咱老家干过的事情。”

张韬摇摇头:“还是有区别的,就因为你不配合,否则朕早就开始土改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