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九十三节、 炮舰与外交(2/3)

作者:梦里挣扎.QD
猜,但至少在张韬心中已经将朝鲜从不征之国的名单中剔除了。

无论朝鲜人怎样巴结这位偶然路过的上差,他们都没有探听出想要的消息,虽然姜田向他们保证朝鲜王国的地位,是其他国家所不能替代的,双方的传统友谊也是历久弥新的,但朝鲜君臣对此也是不敢轻易相信的。不过有一件事却让他们印象深刻,既然船只靠岸了,虽然船舱中还有大量的罐头,但也不能放过这个采买新鲜食物的机会,姜田提出这个要求后朝鲜人不敢怠慢,马上就足额的准备,当他们将物资运到港口之后,本以为不被上差刁难就算是万幸了,却不想船队方面的接待人员对他们十分的客气,而且还按照市价支付了货款。

总之停靠的这几天时间里,这群中华的水兵不仅没有和当地人生任何冲突,反倒是受到了朝鲜百姓的称赞,结合姜田明显迥异于其他中国官员的态度,这让朝鲜官员不得不猜测中华对朝鲜政策是真的改变了,俗话说反常必为妖,难道说中华已经准备要收买朝鲜百姓的人心了?不得不说贱人就是矫情,你对他颐指气使他也习以为常,一旦真的当他是平等的人了,反倒是不能适应还以为你在谋划着什么阴谋。

不管他们内心中如何忐忑,躲过台风的船队还是重新上路了,但是朝鲜人还不死心,那些有后辈在中华求学的家族马上遣人去中华,要他们多多收集与留意朝廷的动向,以免授人口实招来灭国之祸。不过当他们看见张韬的新诏书仔细的研究了义务兵役制之后,一帮朝鲜官员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从此义务兵役制成了朝鲜的一项基本国策而坚定不移执行了几百年。

当使节船队终于看见日本海岸线之后,张环已经没有了出时的兴奋,姜田用实际的行动告诉他什么是外交出访,这和那种预想中上差莅临、前呼后拥、宣讲诏书、蛮夷拜服的场景完全不同,双方勾心斗角为了各自的利益锱铢必较,全没有读书人的风度,这还只是亲近中华的朝鲜,马上要面对的日本在历史上一直和中华若即若离,除了唐代之外,日本人就没有真正的臣服过咱们,姜田制定长期弱化日本的计划,也受到各种问题的干扰,张环觉得自己有种沉重压抑的感觉,这时他才明白父皇为什么同意自己出行,都说治大国若烹小鲜,可真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何等的睿智与气魄!

靖海号没有在最近的港口停留,而是熟门熟路的带领着舰队穿过濑户内海直奔堺港而去,,这次不仅没人敢于阻拦,沿途的渔船与大名的哨探反倒是主动的避让,上一次靖海号于百余艘战舰的包围中全身而退,他们可是亲眼目睹的,那些的在他们眼中不可战胜的大船不仅没能阻挡这艘巨舰,反倒是被击沉了好几艘,这等战绩让天生崇拜强者的日本人保持了足够的理智。此时的堺港依旧是德川家统治下日进斗金的聚宝盆,别看日后的东京湾是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可实际上直到二战后的很长时间,大阪才一直是日本的经济中心,直到二十世纪化的日本人闲扯淡,码头上那些想探查中**力的探子们,以及看热闹的破落的武士们却实打实的被震撼了一把,只见几百人的6战队员并没有走舷梯,而是从船侧的绳网上攀爬下来,并迅的在已经征用的码头上重新组织好队列,原本乱哄哄的士兵在统一的号令下以1o人为一排组成了一个个方队,每一声口令的下达,无论是整队还是枪下肩全部是整齐划一的动作,犹如这几百人只是一个人一样。

这份严整的军容,已经让不少懂行的日本人看的心头一颤,无论是哪家大名的军队,哪怕全都由武士组成的队列都不可能有这般严整,而且极其看重武器优劣的日本人更是震惊的现这几百人全部都使用火枪,虽然他们在心里安慰自己,觉得这些人只是中华挑选出的精锐,并不一定代表了中华军队的平均水平,但紧接着生的事情却让他们再也高兴不起来了。

根据出访前就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