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百零九节、改革是与非(2/5)

作者:梦里挣扎.QD
看看前明北京城的大小官员们,自以为死了一个崇祯,自己就能抱着一堆银子过小日子,结果崇祯杀不了的满朝贪官,大多都死在了李自成手里,他们从明朝这副枯骨身上刮拭下来的血肉,都成了自己的催命符而被农民军的各个军头们争相朵颐,可笑吗?

由此可见,深刻了解历史以及见过不一样的社会之后,张韬的愤怒与姜田的冷漠是多么的相辅相成,他们都已经对这个官僚体系以及延续了两千年的儒家,再也不会抱有一丝的希望。难怪自己的老家要发动g,可这真的是儒家的错吗?不是,错的是人性的贪婪,以及生产力无法满足最低社会需要的这两个硬伤,这两个问题解决不了,任何一个主义或是思想,都会殊途同归的走向灭亡。

不可避免的,一份长长的贪官名单被公布了出来,随着每一个名字被念出来,不少人已经是两股战战几欲晕厥,哪怕是地位超然的冀王此刻也不禁流下了冷汗,因为这份名单之中,不仅有传统意义上的旧官吏,还有不少人是帝党的新派官员。

秉承着不动则已、动则势若雷霆的军事思想,张韬在掌握充分的证据与完整的犯罪链条前,是不会有任何表示的。这一点身为亲弟弟的冀王很清楚,但是他没想到张韬竟然调查的如此充分,哪怕只是在朝廷上为这帮人背书遮掩的,收过什么好处又做过什么样的承诺都查的一清二楚!

自打皇帝提出在北直隶搞经济改革试点的时候,新旧两派官员在看到姜田反对无效之后,都已经明白皇帝是势在必行,没有任何的商量余地。但是他们很快就发现这其实是一个侵吞国有资产的好机会,既然土地的所有权被国家赎买,那么土地上的农民就都成了国家的佃户,他们作为朝廷派驻到北直隶这个大皇庄的官家,替张韬收完应缴的租子之后嘛……都是大地主,谁还没有点盘剥佃农的心得?

于是本应势不两立的两派,在巨额的利润面前,立马冰释前嫌联手布好了局,反正只要到年头凑足应该上缴的公粮和税收,让皇帝的面子上过得去,至于接下来他们会怎样剥削那些贱民,还不是手到擒来的一件事,更何况就算是出了纰漏,只要皇帝面子挂不住,不敢承认自己改革失败,那还不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涛声依旧!

自以为猜透了帝王心术的这帮人,开始了肆无忌惮的表演,而张韬为了收集旧势力反@动证据,同时也是为了保障前线的作战稳定,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制止他们,这也使得对方做出了误判,以为自己算无遗策奸计得逞,甚至串联了朝中多位重臣,大肆鼓吹改革的成果,好为了向天下推广这一政策做准备。

姜田瞥了一眼悄然出现在朝臣身后的御林军,以及顶盔掼甲全套装备的刘老头,只得无奈的摇了摇头。冀王用眼角的余光瞅了瞅他的动作,又恢复到了老僧入定的神态。至于那些在大殿上被叫到名字的官员,根本连申辩的机会都没有,便会被两个侍卫拖下去。

直到名单念完,朝堂上连文带武少了三分之一,这场堪比洪武四大案之一的“空印案”,并且与之异曲同工的“改革案”才算是拉开了大幕,而远没有达到结案的地步。事到如今看着大殿上剩下的三分之二,张韬照例要痛心疾首一番。

“你们扪心自问,自本朝开国以来,朕可像前明那般苛待于你们?官员俸禄涨了几倍有余,你们不思报效国家服务万民,却依旧要为了一己私利置国家安危于不顾,那就休怪朕无情了。”

这几句话说的是正义凛然霸气侧漏,可是站在下边的这群人却不以为然,明朝的确是工资微薄,但除了洪武朝之外,当官的收入并不低。尤其是不纳税以及各种营私舞弊,明的暗的都算是天下最赚钱的工作。可是您老人家一上台,工资倒是提高了,但免税政策与土地兼并这两个金饭碗都被拿走了,你说到底是谁小气?

利用大朝会官员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