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25章 飞燕(上)(3/4)

作者:庚新
口气。

对于诸葛亮夺取河间一事,他并未计较……相反,他还派人到幽州向诸葛亮表示感谢,更关切的询问刘闯的下落。

只是刘闯自邺城突围之后,就一直没有音讯。

袁尚见此情况,也不禁动了心思……

若刘闯战死于冀州的话,那他在幽州的基业……虽说刘闯已经有了子嗣,可刘胜还在襁褓之中,根本当不得事。他这时候设法和刘闯那些部曲打好关系,将来拉拢起来,也方便许多。

袁尚,虽然莽撞冲动,却不是无脑之人。

刘闯死讯一日没有确认,他一日不敢轻举妄动。

要知道,刘闯现在虽下落不明,可是幽州尚有荀谌等一干人为他看守家业,又岂是袁尚可以冒然插手其中?如果刘闯没死的话,势必会和袁尚反目。而这种情况,却非袁尚所愿意。

袁尚和袁谭反目,手中便只剩下赵郡、常山、安平和巨鹿四郡。

渤海和清河国则在袁谭的控制之下,袁尚也没有力量能够涉足其中……曹操既然撤兵,那当务之急便是要尽快稳定局势。袁尚在邯郸一面派人和幽州加强联络,一面让人前往并州拉拢高干,同时又招兵买马,希望早日恢复元气,可以夺回邺城。只是他也清楚,这绝非易事。

高干得知袁尚战败,曹操夺取了魏郡之后,也有些慌乱。

他下令焦触和夏昭两人集结兵马,并派人与当地乌丸部落联络,向邯郸发兵救援。

这一次,高干从龟兹借来八千乌丸铁骑,给予了袁尚极大支持……不过,他也清楚,仅此这样还远远不够,所以在三思之后,高干有集结了手中所有兵马,屯驻通天山,意欲兵发河东。

曹操虽然撤了兵,可是这战局却变得越发紧张。

双方一边积极的做着准备,一面又小心翼翼维持眼前的和平局面。

因为不管是袁尚高干,还是曹操心里都非常明白,而今的状况之下,决战的时机还不甚成熟。

发鸠山,位于长子西五十里。

三座主峰组成延绵山势,奇峭山峰逐次排列,入托三尊傲立苍穹的巨人,蜿蜒南北,雄伟壮观。

暮夏时分,山头雾罩云腾,翠奔绿涌,颇有仙境韵味。

相传,上古时共工和颛顼争夺帝位,共工怒而撞倒不周山,使的天柱折,地继绝,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

这不周山,也就是发鸠山。

自兴平年间于毒被杀,黑山军被袁绍所败之后,张燕率黑山军便退入发鸠山中。

这发鸠山同时又和太行相连,可以连通河内、赵郡、常山、中山等地,即便是百万大军,也难以围剿干净。

张燕退入发鸠山之后,就把大本营设立在发鸠山的主峰,方山峰周围。

这方山峰还把比之泰山还高,峰峦叠起,怪石峥嵘。

云涛雾海,景色更堪称一绝……

褚凌是张燕的叔父,常山真定人氏。

当年张燕随太平道起事,便是褚凌引介。

那时候,褚凌为三十六路渠帅之一,地位颇高。哪知道张燕在加入太平道之后,很快就得到北方大帅张牛角的喜爱,而且在张牛角死后,张燕更成为张牛角的继承人,黑山军大头领。

褚凌初时,也是非常快意。

自家侄儿当了大头领,他在黑山军中岂不是地位更高?

可谁料想,张燕治军严谨,即便是褚凌也深受其苦。这刚开始的时候,褚凌还不太在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褚凌便产生了些许不满。他们生活于群山峻岭之中,环境很恶劣。而张燕又不允许他们随意惊扰周遭百姓,也使得黑山军的生存变得更加艰难。去年,也就是建安六年,褚凌擅自出兵,袭掠长子,令张燕大怒,更当众斥责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