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92章 问计(一)(2/6)

作者:庚新
之下,也会非常高兴。”

荀彧的眼睛一眯,立刻领会到了刘闯的意图。

刘闯表面上是来祭拜曹操,实则也是为彻底收服曹氏班底而来。以半子身份,等同于拉近了和曹氏众人的距离。而刘兴的到来,也等于是给了曹氏众人一个希望……这孩子日后将会成为曹氏的保护伞,虽然刘兴现在还什么都不懂,但他的出现,也会令大家的敌意消减几分。

荀彧不禁在心中感慨,怪不得刘闯能够有今日的成就。

以前,所有人都小觑了这个家伙,以为刘闯是一介莽夫……包括荀彧,也是这么认为。可事实上,这小子绝对是一个枭雄,一个丝毫不逊色于曹操的枭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刘闯和曹操非常相似。也许正是这样一个原因,才促使得曹操最终下定决心,命曹氏投效刘闯。

“文若,你我此生,最大的错误就是小看了刘闯其人。

当初文和曾建议我在许都斩杀此人,我没有听进去;你当时也是想要保住此人,认为他成不得气候。可到头来,咱们两个都栽在这小子的手里。虽然我不是很服气,但也不得不承认,他能够有今日成就,也是他的本事……只凭他在北疆翻云覆雨的手段,便足以做我对手。”

荀彧脑海中,突然回响起曹操临终前的一幕。

曹操那天其实已经预料到自己死期已至,故而在交代完了其他人之后,又专门把荀彧留下来。

“若我不死,子桓是最合适的人选。

可现在,我命不久矣,我死之后,子桓绝不可为曹氏之主……他心思太重,而孟彦也是个多疑之人。一旦孟彦对子桓起了疑心,则我曹氏。必将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那小子绝对是一个心狠手辣之徒。他看重我留下的这个班底。但同时,也会对我留下的班底加以提防。

子桓的能力越强,曹氏就越危险。

我思来想去,决定让子文接掌曹氏门楣……那孩子的心思相对单纯,对孟彦也多有好感,和玉娃的关系也非常亲密。他执掌曹氏门楣,或许不会有曹氏之兴盛,但却可保曹氏富贵。”

如果刘闯他日成就大事。曹家便是皇亲国戚。

曹操口中的兴盛,指的是成就大事!曹丕是做大事的人,若没有刘闯,他便可以顺理成章接掌曹氏门楣;可问题是,有刘闯在,就容不得一个能做大事的曹丕,那对曹家而言,是祸不是福。一旦曹丕触动了刘闯的利益,相信刘闯不会心慈手软。相反,一个单纯的曹彰。更能够为刘闯所接纳。如果是由曹彰接掌曹氏门楣,对曹家来说。反而会是一桩福气……

或许,这对于曹丕会有些不太公平。

可这世上哪有那许多公平的事情?

荀彧对曹操这一番话,也非常赞同。

刘闯才二十六七,甚至不到而立之年,他有大把的时间经营他的基业,又怎可能容忍一头会威胁到他地位的老虎存在?

“文若,帮我!”

曹操紧紧握着荀彧的手,轻声道:“留下来,留在孟彦身边。

你留下来,定有大用,更能助子文一臂之力。我知道,子文有时候过于单纯,需要有人帮衬。

文和这个人,善于自保,不会插手其中的事情。我思来想去,也只有你能够保曹氏一脉,更能够助子文接掌曹氏一支。若没有你的帮助,哪怕有孟彦力挺,子文也难免会遭遇各种麻烦。他年纪必经小,又不是长子……如果没有你的帮助,恐怕他很难让大家真正的信服。”

荀彧本打算,等刘闯正式接手曹氏班底后,便告老还乡。

可是曹操这一番恳切的请求,让他无法推辞。

遥想当年,曹操初据东郡。荀彧那时候不过而立之年,自河北而来,投到了曹操的麾下……一晃,十余载过去,他二人可谓是君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