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舒宁倒是没觉的帮别人写春联收礼是什么坏事,三大爷自备纸张笔墨,别说赚点花生瓜子什么的,就是收个几分一毛的都不为过。而且他一要就是五副,给包大前门还是应该的。>
别说现在了,就算是后世请邻居帮忙写副春联,也没空着手的,最少也要拿包烟过去。>
三大爷这个小老头,听到杨舒宁夸奖他的字写得好,得意一笑,也就是下巴上没留胡须,要不高低得摸下胡子:>
“那是当然,不是我跟你吹,就咱们街道,我的字那也是能排的上号的,我自幼开始练书法,已经练了四十多年了,虽然说不上书法大家,但是自认还是拿的出手的。”>
每年写春联的时候,都是三大爷每年少有的高光时刻,既能显摆自己的一手好字,又能捞点好处,家里过年的花生瓜子糖果什么的,这么多年从来没有买过,全靠给人写春联这个活计挣得。>
“那是那是,闫老师,您都帮我写了这么多年了,我还能不知道啊!您快给写了吧,家里浆糊都准备好了,就等着往门上贴呢。”>
今天还忙着呢,杨舒宁没时间听三大爷在这里自吹自擂。>
“好好好,现在就写,你刚才说写五副春联吧,想好写什么了吗?还是和以前一样,我帮你安排?”>
三大爷准备好红纸,拿着笔看着李平安开口说道。>
现在的春联可不是能随便乱写的,一个写不好,说不定大帽子就给扣在脑袋上了。>
“嗯,还是和以前一样,闫老师看着写就行。”>
因此,杨舒宁也不打算标新立异,卖弄文采,把决定权交给了三大爷,随大流写就可以。>
三大爷思考了一下,很快想好了两幅春联的内容,毛笔上沾了沾墨水,一阵龙飞凤舞之下,五幅春联很快的写了出来。>
这五幅春联都是引用伟人的诗句,这年头属于十分普遍的一个现象,大家都在用,肯定不会出错。>
等对联上的墨水晾干后,杨舒宁便拿着五幅新鲜出炉的对联回到自己家里。拿出三婶早就准备好的浆糊,杨舒宁就把春联贴在了需要的位置上。>
杨母早就把年货备齐了,连鞭炮都已经买好,娄晓娥又已经回了娄家,小西瓜又有三婶照顾,杨舒宁竟然一时之间竟然有些无所事事。>
现在的工人们春节放假时间短,会把拜访上级的时间安排在腊月最后几天,杨舒宁当然也不例外。腊月的最后几个晚上,杨舒宁也把长辈们都拜访过了。比如医院的蒋副院长,母校的林伯,科室的杨主任等等,以及最重要的首长那里。>
当然,杨舒宁和杨舒晨他们这一辈的人还没资格让别人来拜访,来家里拜访杨母的倒是挺多。>
不过前天晚上时,许大茂却是来拜访了杨舒宁,送来了满满一自行车的山货,新鲜的野生小蘑菇,新鲜蔬菜,还有些山里的野味,最重要的是两只老母鸡。东西是真不少。>
杨舒宁也没说什么,先不说这点东西不值钱,就算被人举报都立不了案。再说杨舒宁和许大茂关系还不错,人情往来怎么了?没见到许家年年送啊!>
杨舒宁见时间差不多了,就开始照顾小西瓜,让三婶可以腾出手去准备中饭和晚上的重要一餐:年夜饭。>
虽然安欣一家和娄晓娥不参加今晚的年夜饭,但人数还是蛮多。杨舒宁小家里五人,杨舒晨两人,三叔一家五人,十多个人的饭菜足够三婶忙活了。>
看着怀里胖乎乎的小西瓜,杨舒宁也是感慨着小西瓜的好运。小家伙出生已经三个多月了,前几天刚满百日。充足的营养让他长得都快成小胖子,比对其他人家的孩子,真可谓是赢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