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平平无奇的院子,就有了层次,看起来也更美观,别说拍照了,在这拍电视剧都没问题。
“马厩修在哪?”
既然是汉服主题民宿,马厩就必不可少了。
马厩不光可以拍照,生意好的时候也可以从龙栖山租几匹马,让游客们拍骑马照。
万一哪天吕布骑着赤兔马过来,也很方便。
王春喜指了指演武场另一侧的院墙:
“靠着院墙修一排就行了,不影响院子的布局,还方便清理马粪。”
看来老王都考虑到了啊。
不过这么大动干戈,二十万不太够吧?
李裕试探着问道:
“王队长,你觉得这得多少预算啊?”
王春喜掏出手机,点开计算器,认真算了一遍:
“总共下来大概得五十来万,当然,你要用便宜点的材料,我能压到四十出头,更便宜的材料也有,但质量太差,我个人不建议你用。”
原本只想花二十万小小的升级一下,没想到直接暴涨到了五十万。
这让李裕有些犹豫。
但老王的设计,绝对能让民宿有明显提升。
想到这里,他心一横,追加预算的老毛病又犯了。
五十万就五十万,反正现在没生意,不如把各方面都做到极致,省得回头生意起来,想升级又挤不出时间。
“那就五十万的吧,王队长你可得用好材料,不能糊弄。”
王春喜拍着胸脯保证:
“放心吧,有任何质量问题你都找我。”
他去车里拿出几份制式合同,把各方面的数据填上去,又从包里拿出他那个小建筑公司的公章,跟李裕签订了承包合同。
根据合同上的条款,李裕支付了十万块钱的预付金。
收到钱,王春喜没做停留,就开车回去,召集他手底下的工人开工,顺便把要用的建材准备妥当。
他走后,红薯也烤得差不多了。
李裕拿出来晾着,等不烫了再端给道哥。
考古队驻地,周若桐整理完本周的工作总结,便开始收拾她的个人物品,等会儿下个早班,和同学们一块儿坐高铁返回京城。
这次回去比较忙,不光要整理各种户外攀登装备,还得帮李裕复制一份大伯编纂的三国资料。
正忙着,二伯周秉良突然打来了电话。
“桐桐,光对比测试结果出来了,两块银锭都是北宋时期的,博物馆那几个家伙跟我打赌,结果一人输给我一个珍藏多年的老种翡翠摆件,都是蟾蜍、白菜、弥勒、貔貅之类的,你想要啥?”
周若桐没想到二伯是为了这事儿打电话。
那些银锭她看过就确认是真的,不是仿冒的,只不过相对于市面上的银锭新得不像真的而已。
她说道:
“个头最大的给我就行了,我准备送给一个朋友。”
周末从京城回来要去民宿蹭饭,正好给李裕算了,民宿的前台连个摆件都没有,看起来空荡荡的。
周秉良满口答应了下来:
“行行行,等他们送来我挑个最大的包起来送你家……对了桐桐,那个人短时间内就拿出两块银锭,我猜他还有,能不能让他再出几个?”
周若桐苦笑一声:
“您这是打算让我催吗?”
“没有没有,就是随便说一下,现在博物馆筹备得差不多了,银锭多一块少一块无所谓,要是能有一件镇馆之宝,那就再好不过了。”
周若桐知道二伯在打什么主意:
“卖家一直说是朋友抵债,不是他本人的东西,二伯你别急,回头可能还会有。”
民宿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