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章 桃花飘秋香(2/4)

作者:六年左
的闺名。

哪一天唐寅改口,恐怕第一个不习惯的人会是她。

把道袍子换了吧,少爷号桃花庵主,又是一身道士打扮,不清楚的人还以为咱们家是间道观?

秋香看不惯唐寅的穿著。

妳不懂,不久之后,妳少爷我这身装扮是最时髦的。

唐寅自豪是时代的先驱。

就在今年,金将会攻入汴京,掳走慎宗、恕宗二帝,大翎朝即将偏安江南,定临安为国都,史称南翎,之后新崛起的蒙古击败金,才由蒙古南下灭掉南翎,蒙古之后又会被新的汉人政权推翻,而道袍正是新的朝代最流行的家居服。

不过,这依旧不能为人外道,唐寅默默地做着寂寞的先知。

身为一个穿越时光的外来者,历史知识是绝对优势,预先防范,趋吉避凶,方能在陌生的年岁里自保。

从容,自得其乐已成为唐寅的标志,秋香不管他,也无从管教堂堂的一家之主,该的,该劝的劝,做好一个下人的本分。

随着唐寅做起房四宝的生意,在江宁开了一家六如居,桃花坞安逸恬适的日子渐渐忙碌起来。

一年前,唐寅从蜀中找来一个制纸的师傅,两人研究几个月,造出一种全新的纸张,纸质细腻如云丝,韧性、耐磨、柔软,深受名家推崇,挤下风行许久,用嫩竹制的苏纸。

六如居的玉云纸成了骚人墨客的最爱,供不应求,唐寅又开了两处作坊,雇的不少工人。

唐寅闲散惯了,将六如居交给华掌柜,作坊丢给鲁师傅管理,每隔一段时间才过去巡看,若是没有什么大问题,需要他亲自出面处理,多半躲在添夏村画画,练武。但不管他愿意或不愿意,名声依然在江宁城里鹊起,挂在六如居中堂的一首桃花坞歌,一时传唱,落款者,桃花庵主,成了大诗会里最炙手可热的受邀者。

请帖纷纷送进六如居,唐寅一概回信婉拒,随信送上一迭玉云纸聊表歉意,礼数周到,找不出一个错处。

他骄妄,桃花坞歌早已表明他生性疏狂,不计较名利,勉强他出席,反而显得主人家心胸狭窄,

坐实了那句: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落了下乘,俗了。

于是乎,受邀的,潇洒。邀人的,为表心胸宽大,以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态势,继续往六如居送帖子,订纸、买笔墨,倒也成了一段佳话,六如居生意蒸蒸日上,把担心得罪主顾的华掌柜笑了个开怀,用心琢磨唐寅的饥饿营销,重新学习高端服务业,越稀有、越难得到,客户越希罕,多少钱都愿意花的作法,还有明星效应。

所以少爷要穿着这身衣袍赴知府大人的约。

明知不可能,秋香故意揶揄唐寅。

等着瞧,有朝一日,我会让家家户户学我这么穿,到时候我再开一家专门道袍的成衣店,海捞他一笔。

唐寅怀着雄心壮志。

是谁要摘得桃花换酒钱的。

满嘴铜臭,对照唐寅刻意营造出,视钱财如粪土的隐士形象,格外地讽刺。

衣食足而知荣辱,钱财丰方知雅意。

来自经济推动明,金钱至上的年代,唐寅熟知财富的好处与力量,不以富有为耻。

好了,不谈这些,去看看旺财准备好了没,明儿一早我们就要出发前往杭州。

适当的拌嘴是生活乐趣,过度就会伤和气,疼爱归疼爱,唐寅对秋香的教导十分上心,礼节、规矩样样没少。

我也去?

秋香惊喜地。

唐寅点点头,可把秋香给乐坏了,她埋怨着唐寅为何不早,喜孜孜地回房里收拾行李,江宁是她去过最远的地方,能够见识一下耳闻许久的杭州风光,又能到唐寅的故乡,她内心的喜悦难以言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