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五十八章 陆军战略(2/3)

作者:蝴蝶蓝
几支新军几艘军舰就可以改变的,双方差的太多了。民智未开,制度落后,工业基础薄弱,在国力层次上,大清与日本差的可不是一点半点。

“既然在朝鲜不行,在鸭绿江也不行,那在哪?旅顺吗?亦或者在山海关或者天津?”李鸿章语气中充满了嘲讽。

“这出兵朝鲜是可以的,防守鸭绿江防线也是可以的,但是坚守的时间不会太长,我北没有那么强大的后勤可以从直隶把军需品运输到前线。而从海军上看,我北洋舰队总体实力不及日军,怕是海运会很不安全。所以,最后的决战地点只能在威海,我北洋可以集中5万能战之军,在金州,大连,威海一线凭借多年来所修筑的工事掩体在弹药补给充足的情况下与日本一部展开决战。吃掉其中一部分后,方可徐徐图之。”杨泗洪低声说道。

“水师之事,大伙尽管放心。不会有什么问题的。”李鸿章对陆师不太放心,但是作为潜龙计划的知情者,他可是对海军相当的有自信啊。当然这详细情况还不能跟自己的部将说,一来是保密,二来是加里波第型战舰还没有最终完工。

“即使北洋舰队可以保证海路的安全,那军的补给也需要大量的商船,别的不说就这南方5万大军运往战场就是一个异常繁重的任务。不知道北洋是否有足够的商船保证兵力和弹药运输无忧?(天津机械局显然无法供应10万大军的消耗,有一部分要从江南制造总局和金陵机械局补充)是否有足够的舰艇保证南方航线和朝鲜航线的通畅?”彭毅追问道。虽然依照他对徐杰的了解,看到日本如此大规模的扩充海军,徐杰不可能坐以待毙。可是他并不了解情况,姑且暂时相信李鸿章海军无忧的论断。

“呃。”李鸿章咽了一口口水,他现在是彻底郁闷了,当年统领淮军征战四方的时候也有感觉多费事啊,怎么现在一旦要和日本人决战了,反而事那么多了呢?新式机枪和火炮老李也见过,当年老李观摩“赛电枪”的时候就3字的评语,太快了!!这东西给李鸿章的第一感觉就是用不起,但是现在,给老李的第二感觉就是弹药运输你也运不起!!

“那各位的意见呢?”李鸿章是彻底无了,无论是北洋老人还是淮系部将亦或者南洋华人,这回居然统一起来反对自己的意见,自己心里还有这个朝廷,但是这些交兵悍将之中怕是一个个都在考虑自己的生死,早把这个啥都不给的朝廷踢到九霄云外去了吧?

“这出兵朝鲜是可以,坚守鸭绿江防线也是可以的。但是这核心还是要放在金州大连和顺。朝廷让我们出兵,我们自然可以派一些旧军出去,一方面阻击敌人,一方面为南洋,两广和台湾的新军进驻北洋各要地争取时间。这能参战的所有新军中外省军队占了一半以上,我北洋派出2万旧军,朝廷也绝对说不出什么。”叶志超说道。

“应付,这是裸的应付!”李鸿章心说道。不过叶志超等人说的也在理,什么时候开战没人知道,几万外省军队不可能在没有战争的情况下就直接进驻北洋,朝廷不同意,他李鸿章也养不起。所以只能在局势紧张的时候有了朝廷的允许,他李鸿章才能大规模调兵,否则一切设想就是空谈。而依照中枢的反应速度,想让他们趁早准备,确实也不现实。

“末将和各位大人商讨了一下,第一道防线将以金州为核心,第二道防线以大连一线为核心,最后一道是以旅顺为核心。兵力采用纵深布置与重点地区要塞设置相结合。要塞之间用堑壕连接。整条纵深防御由前哨,主防御地,纵深防线,和位于后方的炮兵阵地构成,其中前哨在主防御前500到1000米左右布置,防御阵地将有3道连续的堑壕构成,3道堑壕后面将是2km宽的纵深防御体系,这部分主要是支持点与堑壕相互配合,再靠后,就是炮兵阵地。”彭毅说道。这是他结合了在德校中学到的知识并和徐杰交流后得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