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四百章 内乱开始(2/3)

作者:蝴蝶蓝
。而根据这些情报。袁世凯决定以守为攻,袁军人并不多,但是强在装备先进。但同时因为俄国人暂时停止了弹药供应,所以袁世凯的储备不足以让他充分发挥火力优势,综合考虑下,他决定先消耗对方,然后再发动反击。

就这样,帝党和后党双方终于彻底摊派,战争一开始就直接呈现白热化的趋势,双方都要置对方于死地。攻击毫不留余力。而这北京枪声所带来的影响迅速向全国扩展,甚至改变了世界的格局!

首先动起来的自然是北洋。大量的北洋部队迅速控制了进入战区的各个通道并且建立阵地。同时掐断了北京与周围的电报联系。不过为了能稳住双方,让帝后双方能够“安心”的火拼。李鸿章第一时间宣布中立。而随后南洋等其他地方实力派对此则与北洋保持一致,除了极个别的满族督抚有异动外,其它人都选择了沉默,并且集中力量保证地方安稳。

而在东北,这个除了北京外最有可能爆发大战的地方,徐杰和依克唐阿的战争准备也基本完成。沿鸭绿江沿岸的部队已经到位,位于西线的骑兵也已经整装待发,现在等的就是一个时机,一个俄国人首先动手的时机。经过多番侦察后,已经基本可以确定,对面的俄军数量不会超过6万!在兵力占优的情况下,徐杰已经在考虑,是不是可以将防御战略转为进攻战略了?

在关注陆地上的形势的同时,徐杰也没有放松对俄国远东舰队的警惕。虽然现在俄国人正在集中兵力对付日本,虽然现在俄国远东舰队并没有进入到北洋的警戒范围内,不会对北洋的海上运输造成多么严重的威胁,但是徐杰不能不防,日本海军一个偷袭就干掉了俄国人一个旅的兵力,而万一运输船队要是被俄国那些比朝日或者初云更加强大的战舰攻击的话,恐怕结果会更加糟糕!

而此时最为恼火的是俄国沙皇,长时间的准备并没还有获得预期的效果,在紫禁城中的光绪并没有能够在短时间内解决慈禧的能力,而直隶总督李鸿章依然控制着除北京地区外的其它地区。更为重要的是,俄国在东北前线部署的部队只有预定计划的一半!剩下的部队要么没有到位,要么被困在了日本战场。对了,还有一个旅的部队已经喂鱼了!而反观北洋,南方的刘铭传和李翰章将大量的军队和物资向北方输送,最后这支强大的运输洪流一条流向天津,一条流向大连,在这条海上运输线的支持下,北洋陆军已经越发的强大了!

俄国人不会眼巴巴的看着自己费尽心血创造的机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失去。经过一番权衡后,尼古拉二世给远东军区的命令有两条,第一条,集中力量攻击日本,并且通过大量掠夺日本的物资弥补俄军的不足。以便尽早迫降日本,从俄日战场这个烂泥塘中脱身。第二条,虽然俄国人不能明目张胆的对东北的北洋军发起进攻。但是俄国人还是决定利用在外蒙古的那些投靠俄国人的王公和哥萨克骑兵从外蒙出发袭扰内蒙,一方面可以支持光绪,另一方面则可以从侧翼骚扰北洋。当然了,这一切都不会打着俄国的旗号进行。

而现在最悠闲的当属英国人,他们手中握有大量资金和物资,看着北洋、日本和俄国三方为了远东未来的命运而明争暗斗,而英国人只用给三方一些用金钱和物资做成的筹码就能决定各国的命运,这是多么惬意的事情啊。但是随后的发展让英国人有些始料不及,日本向俄国宣战后,北洋并没有立即与俄国交手,即使现在中枢火并已经开始,无论是俄国人还是北洋都没有下一步的动作。俄国人固然是力量不够,但是在英国人看来北洋何尝不是让日本成为炮灰然后安稳度的接过对整个国家的控制权?

而这样发展下去的话,俄国将顺利的打败日本并且再次在远东实现扩张,这对于大英帝国在远东的利益绝对是致命的!而北洋这种不作为的态度,也确实让英国人怒火中烧。于是英国人决定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