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五百八十章 合作意向达成(2/3)

作者:蝴蝶蓝
南亚的主导权,要么就把相当一部分兵力送到远东,而对于前者,我认为英国人不会放弃,因为过了马六甲后,就是大英帝国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印度了。英国没有退让的习惯。”亨利亲王说道。

而随后,在德国代表团同意了为华夏提供资金和技术用来完善华夏的工业体系之后,华夏共和国也同意将部分装备的设计来和德国分享。在物质方面,无论是资金还是粮食原材料,正准备大战的华夏很难为德国提供,毕竟自己这边还未必够用了,这里的够用不是说只打败俄国人,而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

在外人看来,德国的付出和回报并不成正比,数年内超过2亿马克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换取的仅仅是一些技术图纸和需要战争检验的战法。但是如果从长远来看,德国人并不亏,首先,德国人的资金绝大部分用来购买德国自己的产品,至少做到了肥水不流外人田。其次,在战争结束后,华夏需要用各种产品来偿还这笔援助。说白了就是,华夏推迟了数年的还款期限,并不是说不换了,虽说利息很低,但是从战略上看,德国人得到了自己继续的东西,对德国人来说绝对物有所值。

这仅仅是个表面帐,资金和物资的交换只是华夏和德国之间合作的基础,而更高级的,则是华夏和德国在陆军战术上的合作与研究。徐杰有好的战术,虽然在1战中未必能打穿法国人的钢筋混凝土防线和重炮。但是对付装备落后的俄国陆军来说却是有极佳的效果,原因很简单。俄国人没有足够的资源去修筑一条从北起东普鲁士南到巴尔干半岛的钢筋混凝土堑壕体系。面对这个处处都是漏洞了,以野战为主的战场,机动部队快速穿插分割包围还是十分有前途的。

想法虽然很好。但是华夏共和国积贫积弱的工业根本无法支持华夏组建一支机动部队,拼装卡车尚且还可以,但是要拼装坦克和自行火炮什么的,依靠华夏现在的工业来看,还是洗洗睡吧。所以依靠德国的工业去研发和制造这些大杀器,就成了唯一的选择。

而德国人虽然通过兵棋推演了解到了机动部队的强大杀伤力,但是同样对于这种未经实战检验的部队的战斗力抱有一丝的怀疑。而且因为耗资巨大。德国zhengfu内部对是否组大量组建这样的部队有很大的反对声音,现在德国人的心思就是既然有人可以帮助自己试验一下,那么倒不如让别人去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而自己负责研发和生产,如果对方成功了,依靠自己积累的大量经验和设计,这样的装甲部队很快就可以走进德国陆军的作战序列。而如果尝试失败的话。依然有华夏买单自己不会有丝毫的损失。

总体而言,在前期,为了保证对俄作战的胜利以及获得荷属东印度的部分殖民地,德国必须在战争结束前卫华夏大量输血,而作为汇报,在战争结束后,华夏将开始逐步偿还借款,并且开始按照协议为德国提供各种原材料和粮食。而这个合作将只是第一阶段。

到了第二阶段。随着华夏工业水平的提升,两国之间除了继续扩大原材料换技术这种基础合作形式外。两国将开始共同研发各种技术,这里面不仅仅包括战舰和坦克这一类的军事项目,同样也包括冶金、机械制造和电器产业这些重工业。当然了,考虑到双方的技术差距,真正的研发项目分配则依然以德国为主。但是徐杰并不是十分担心,在不久的将来即将出现的航空产业中,作为穿越者的徐杰有足够多的创意。

而在合作的第三阶段,则是双方对整个亚欧大陆利益的划分,这个方面虽然并没有进行深入的交谈,但是此时双方已经心照不宣了。欧洲大战的开打必然会导致世界局势的改变,因为毕竟此时的欧洲依然是世界的核心,欧洲政治版图的变动必然导致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在这个世界上,除了欧洲之外,只有两个大国可以对世界产生影响,一个是华夏,一个是美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