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一十三章 持久战(2/3)

作者:核动力战列舰
共和军北方军官,绞尽脑汁的对着这个狭长靠海地形费心,这时候一旁记录的书记官无意中插嘴道:“其实物资低一点,我们也是可以打仗的。”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位书记官(王涛),曾经是帝**的低级军官。经过思想教育加入共和军。

战争是一件复杂的整体有时候过度的考虑也许会忽略另一些事情。后勤的关键,是决定着前线士兵投放火力程度。后勤线诚然重要,然而现在任迪发现自己这一波人被后勤线桎梏了投放兵力的判断。

任迪走到这位书记官王涛面前,说道:“我们在敌人眼中是有威胁的是吗。”这位书记官看到任迪直径走过来,不由得为自己刚刚插话感到后悔。后悔自己没事多嘴。然而任迪却问了一句,面对任迪的疑问,书记官情不自禁的的点了点头。

一把大砍刀放在一位文质彬彬还晕血的人手中,大多数人感受不到威胁,然而如果是职业杀手,哪怕手中只有一个刮胡子的刀片,也会让人汗毛耸立。一位战士绝不会因为手中的剑不如对方,就会在决斗中放弃刺入敌人的举动。

诚然现在最便捷的补给线通道被海宋掐死。进入东北作战的军队的火力会大大弱于现在有飞机大炮装甲列车的海宋。但是不代表这种装备优势不代表,共和军就要放弃战略上一切主动。如果真的是这样,大家仗就不用打了比装备就可以了。

任迪再次将目光投向尚未完成的集通线。之前的战略目光被迫转移,是因为海宋出现在山海关对共和军的北平将了一军。让共和军急切的想解除这个北方的威胁。

从王涛这里转身,留下这位书记官大眼瞪小眼。任迪说道:“山海关这个地方我们敲不开门是个麻烦,但是换而言之,我们在这里堵门对他们也是一个麻烦。先吃肉后啃骨头。麻烦的事情可以后面解决。”

何旺也明白了任迪的意思,说道:“跨越大兴安岭进入东北,我们的后勤支援并不能支援重武器过去。只能支持四万人的物资消耗,而且只能是轻武器,和轻型迫击炮为主。”

是下决定的时候了,所有人再一次将目光统一放在任迪这里。大型战役中参谋部会尽可能的分析方方面面,但是到这样战略决定的时候,只有总指挥官可以做决断。

任迪早已经不是刚刚穿越的菜鸟了,这种决断绝不是第一次,也绝不是最后一次。任迪笑了,眼中露出坚定鼓舞的神色看着在座一位位稚嫩的脸庞说道:“我们这一年打的太顺了,顺利的连我自己都有一点飘忽其然,华北一个个省份的敌人不堪一击,我们如同疾风扫落叶一样将这片山河涤荡。这个胜利的速度太快,而现在我们面对的这个新的战场新的敌人,够我们打一整子,所以一开始制定数个月解决战斗的战略无形的将解决问题的难度提高了。”

任迪停了一下一字一顿的说道:“这是一场持久战。一场开头艰难,随后以我方优势逐渐增加。我们必然胜利的战争,整个东北大平原,并不只有南部沈阳所在的地方。海宋以为靠着自己的海军卡住了辽宁这个沿渤海省份就以为自己能够将我们堵住在关内,安然消化这片领土,几年后,停火造成既定现实。他们也看好了我们的集通线没个两年修不通。想要把握这个战略部署时间。”

任迪笑了,丢下了笔说道:“既然如此,那么我就在嫩江平原,陪他们过一场。”

北平的作战会议,决定着四万军队将执行一场千里跨越,这只军团将跨越大兴安岭,将在接下来一年的时间内,以劣势火力装备和劣势兵力,在这片广阔的平原作战。然而战略意义也十分重大。如果把现在的辽地按照后世划分成黑吉辽三个部分,那么原本堵住共和国北进出关的海宋现在得到的只有靠近渤海的辽宁。至于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夹着的这块大平原北部的吉林和黑龙江流域。征不到粮食,挖不了矿。只要任迪带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