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四十二章 约翰(2/3)

作者:蝴蝶蓝
万,美国联合钢铁公司也好,其他的一些美国钢铁巨头,对他的实力都相当的了解,也乐于支持他对于炼钢的继续研究,只不过他的心太大了,1亿美元的投入,财团都吓跑了。

相比于威廉姆斯,哈比对于史密斯更加的重视,亲自的把史密斯请到了酒店,郑重的签署了协议,每年200万美元的资助,特殊条件会更多,而且这一笔资金,并不是分批投入的,会在签署协议之后,第一时间的打入到史密斯的账户之中,按照史密斯的要求,购买的各种实验器材,也会在第一时间,在美国东海岸装船,被史密斯挑选出来10个打前站的科研人员,会随同德美公司的人员一起,前往中国的上海,共同致力于第一个化工实验室的建立,甚至在哈比的要求之下,还特别的添加了3个,对于硝酸方面,有着深入了解的技术员,未来,基于包头的要求,这个比例还会继续的扩大。

总体来说,两个科学家的事情,算的上是圆满的解决了,解决了这两大科学家的事情之后,在五大湖周围旅程已经进入到了尾声了,钢铁和化工,两个未来中国,要着重发展的行业,这两个行业解决了之后,工业将会奠定一个基础,其他的行业,就没有太过重要了。

果然,接下来的几天里面,德美的招聘,还在继续的进行,被吸引来的工人,逐渐扩散开去,不再只是芝加哥附近了,五大湖区发达的水运,让其他的工业城市前往芝加哥,非常方便。可是远途赶来的这些工人,除了一些技工让职员们眼前一亮。最终签署协议的留下来的,其他的,都是一些郁郁不得志,且眼高手低的人,这些人在最开始的时候到来,会让人感觉到勉强,现在,当人员逐步饱和。要求的标准越来越高的时候,基本不可能录用。

留下了员工继续招募,哈比则把重心放在了另外一个方面,农业学家的招募上面。

作为工业最发达的德国人,对农业一向是不怎么看中的,工业随便生产一个机器,就比几十亩。甚至是几百亩的土地的产出价值要高,在德国本土机械化程度很高,人口较少,粮食生产不能说是富裕,可以自给自足,。甚至略微的有些盈余,哈比看不出来农业有多少的作用,为什么杨元钊专门在计划之中,把它放在了跟化工同样的位置之上。

杨元钊不一样,从后世走过来。耕地红线,粮食产量。恐怕是可以上达天听的事情,任何的一丁点的波动,都有可能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后世整个世界,粮食危机是一直都存在的,在非洲尤为明显,由粮食所产生的危机和动荡,一直都伴随着世界和平的一缕杂音,牵动着发展主流。

中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繁多的人口,不但创造了璀璨而辉煌的中华文明,也让中国一直都饱受着粮食的困扰,5000年的文明史,都在分分合合之中度过了,可真正研究这些战乱的问题,无不反应到了农业问题上面,稳定的国家,在百年,甚至是几百年之后,必然会迎来人口的攀升,可土地出产有限,粮食的安全和平衡相对比较脆弱,一旦遭到了不可抗力,比如说连续的自然灾害,饥饿会让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人变得疯狂,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

从发现杨悦开始,杨元钊一直都在致力于建立包头,乃至中国的粮食安全体系,一体机的任务,只不过是一个诱因和推手,趁着这个时间,提出来,也算是两者兼顾了,从农业最发达的美国,找到合适的研究人员,然后在杨悦的带领下,尝试着后世的一些农业理念,在最开始的时候,就越过最初的阶段,让中国的农业迎头赶上,再也不成为工业的负累。

美国开设农业的学校不少,耶鲁是其中比较知名的一个,耶鲁附近是美国著名的粮食产地,虽然工矿业发展的很快,可是农业依然是经济的重要地位。

坐着火车,穿越了新英格兰地区,沿途不时的看到英伦的风光,仿佛置身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