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千零四十二章:锄奸大会(二十二)(2/3)

作者:七尺书生
愈发不善,“说来说去,结果仍是抵死不认。既然如此,你刚刚装模作样地问东问西,莫不是在戏耍天下英雄?”

“柳寻衣是洛盟主与萧谷主的亲生骨肉,此事谢某、萧谷主、腾族长皆可作证。前年腊月初七夜发生在贤王府的事,谢某刚刚已将前因后果和盘托出。洛盟主遇害……罪不在柳寻衣,而在清风与凌潇潇。”谢玄不理会殷白眉的质询,径自朝四面八方拱手抱拳,义正言辞道,“至于卖主求荣,叛国投敌……更是丝毫经不起推敲,如果柳寻衣真的暗通蒙古抢掠兴元三府的粮仓,为何不留在漠北享受荣华富贵?偏偏冒着千难万险赶回临安自讨苦吃?在场诸位,又有谁能拿出真凭实据证明柳寻衣暗通蒙古?一切不过是道听途说而已。众所周知,朝廷论罪往往‘莫须有’,其中曲折与阴谋更是层出不穷。鸟尽弓藏,兔死狗烹早已屡见不鲜,这也是我们江湖人一向不和朝廷打交道的一大原因。纵使打着‘替天行道’的幌子,也应该拿出令人信服的证据,否则便是人云亦云。我等江湖豪侠,岂能被朝廷的一纸通缉诏令轻易左右?如果大家真的相信朝廷那些冠冕堂皇的说辞,当初宇文修打着‘武林侯’的旗号四处招摇撞骗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应该顶礼膜拜,俯首称臣?”

“这……”面对谢玄炮语连珠似的辩解,众人无不面面相觑,一阵语塞。

“洛盟主之死,谢府主与清风盟主各执一词,究竟孰是孰非我们暂时无法分辨。”陆庭湘眉头一挑,别有深意地故作沉吟,“至于卖主求荣,投敌叛国……在没有拿到真凭实据以前,我们确实不应该听信朝廷的一面之词,因此也不能一口咬定兴元三府粮仓被抢就是柳寻衣的罪过。然而,前两款罪状也许纠缠不清,存在疑点,但勾结少秦王与屠戮甘家……可是人证、物证俱在,谢府主又如何解释?”

陆庭湘此言听似在情在理,实则有意迎合谢玄,旁敲侧击地替柳寻衣“打掩护”。此举,不仅令谢玄、柳寻衣大出意外,令清风、凌潇潇倍感不满,更令金复羽看向他的目光变得有些……耐人寻味。

毕竟,金复羽刚刚已清清楚楚地告诫陆庭湘、左弘轩与妙安。他们今天的目的已经达到,接下来只看热闹,不蹚浑水。

然而,陆庭湘却值此关键时刻枉顾金复羽的忠告,公然与谢玄此唱彼和,难免令人浮想联翩。

其实,他说一句“公道话”本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此情此景、此时此刻是否蕴含着“特殊意义”,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陆公子问得好,此事正是谢某想替柳寻衣向天下英雄做出的交代。”

见陆庭湘主动给自己台阶,谢玄纵使心有狐疑却也来不及多想,索性顺水推舟,道出自己酝酿已久的真实想法。

“此话怎讲?”

“其实,与少秦王秘密联络、潞州甘家不幸罹难……此二者皆与柳寻衣无关,是谢某在他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暗中布局,独自操纵。”面对众人的好奇,谢玄神情一禀,大义凛然地开口解释,“如果不是谢某暗中联络少秦王,洵溱根本不知道柳寻衣的境遇,更不可能将他带到关外推举为‘西律武宗’的副宗主。因此,柳寻衣是在生死一线的危乱境遇中,稀里糊涂地被我和洵溱拽上少秦王的船,既非他主动,亦非其自愿。说到底,他一直受我们蒙骗,幡然醒悟已为时晚矣。因此,如果非要说与少秦王暗中联络就是勾结外族,图谋不轨……那有罪之人应该是我,而非柳寻衣。常言道‘不知者无罪’,柳寻衣即是如此。至于潞州甘家……更是被谢某生生拉下水。潞州客栈的‘闹剧’由谢某一手安排,柳寻衣从始至终不知内情。当夜,甘家上下被人灭口,此事谢某虽然没有亲自参与,但……事后我也没有追究。因此,恩怨不分,滥杀无辜的人同样不是柳寻衣,而是我!”

“谢二爷,你这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