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103章 渡河(二)(2/4)

作者:甲青
,就向河里翻去。

河里的水浪本来就比往日大,再加上十数条木筏的划动,更是激起了大大小小的浪花。

屯长掉入河里,一个浪头过来,立刻就把他给吞没了。

按常理,这个屯长基本算是要沉到水底喂鱼了。

只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浪头过后,一个脑袋居然又冒出水面来,不是屯长是谁?

后面跟上来的木筏试探性地伸过来一根竹杆,屯长拼着最后一丝力气,紧紧地抓住竹杆。

“还活着!”

木筏上面有人在高喊。

“拉上来!”

木筏一直向对岸划去,根本没有停下来的意思——救人只是顺道,抓紧时间冲向对岸才是正事。

屯长下意识地死命抓紧了竹杆,任由木筏上的人不断地把竹杆往回收。

他知道,一旦自己放开了手,下一次可就没有这么好命。

“中箭了!”

木筏上的人终于把屯长拉了回来,看到肩膀上半折的箭羽,又是一声惊呼。

“哗!”

屯长吐出一大口黄汤,断断续续地说道:

“没伤到筋骨……”

话还没说完,便昏迷了过去。

有人拿匕首挑开屯长伤口周围的衣物,看到丝绸内衬被箭头带进了肉里,不禁咧了咧嘴:

“命真大!”

命确实大。

换了别人,中箭掉入河里,早就没命了。

谁知道这家伙竟然只是受了轻伤?

救了他一命的,有两个东西。

一是丝绸内衬——这是立下了功劳的军中精锐才有的待遇。

二是他身上所披的藤甲。

屯长身上的藤甲,是南中特产。

取山上的老藤,先在水里浸泡半个月到一个月,再拿出来暴晒,然后再用桐油泡上一年。

编织成甲衣后,日常还要用桐油保养,以免失了油性。

这种藤甲,虽然防护能力比不过铁甲,但却是极为坚韧,已经算是很难得的护甲。

更重要的是,它非常轻便,又不怕水,穿着这种藤甲渡河,就算是掉落入水中,它甚至能够帮助将士浮在水面上。

堪称是具有救生衣功能的水上战场衣甲。

不过它也有缺点。

一是制作极耗时间,同时还耗人力物力。

二是怕火。

怕火自不必说,只是这玩意就从来就没有大规模出现在汉魏的双方战场上。

魏国连见都没见过这种藤甲,又怎么可能知道它的弱点是什么?

而且现在魏国对汉国的印象就是:土豪有钱!

不说那犹如被鬼王从阴间召唤出来的铁甲鬼骑。

就是汉军的披甲精兵,不但在数量上直逼魏军,甚至质量已经超过了魏军,铠甲极厚,训练有素。

所以魏国哪想过汉军还会装备这种土得掉渣,一看就是只有穷逼才会穿的藤甲?

更别说这种藤甲,制作不易也就罢了,而且材料大部分都是产于南中。

也就是兴汉会财大气粗,这才让藤甲的制作形成了一条产业链。

没错,就是产业链。

南中三大支柱产业:甘蔗、桐油、茶叶。

有平地的就种粮食,崎岖一点的就种甘蔗,有山的就种茶,或者种油桐。

有一些寨子,就是专门编织这种藤甲,拿去跟官府抵赋税,或者跟兴汉会换粮食。

藤甲的制作,就是桐油产业里的一条细分产业链。

南中的浸油藤甲,凉州的羊皮气囊,在这个关键时刻,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因为它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