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65章 三位一体论(2/3)

作者:富春山居
治理地方,而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管理郡县,方有朝廷之名。

汉朝袭秦制,在三公之下设九卿,分管各方政务。隋之后又变为三省六部制,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由是官职大体底定。到了两宋中书省职权扩大,同枢密院分掌文武大权,门下、尚书省遂废。

而到了本朝,废丞相设内阁,协助陛下管理六部及地方政务。因此臣以为,朝廷非独陛下也,乃陛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也。”

“文彦博的理论么。”朱由检心里不以为然的想着,他盯着倪元璐看了许久,方才转过头去,寻找其他人问话去了。

待到崇祯转过头去,倪元璐才恢复了站姿,他身边的翰林院同僚小声的对他说道:“汝玉兄果然好胆『色』。”

倪元璐面不改『色』,并未搭理这位同僚的恭维。皇帝和士大夫共治天下,这是明代士人的政治理想。但是大明历代皇帝对于这一政治理念,显然是态度不同,甚至是对立的。

最起码,太祖显然是不会赞同这一理念的。这位起于布衣的皇帝,连丞相都废除了,焉能让那些士子在他面前谈论什么皇帝和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狗屁主张。

倪元璐虽然不清楚崇祯询问这个问题的用意,但是他却认为自己应该旗帜鲜明的表明自己的政治主张,而不是任由李夔龙之流混淆皇帝的是非观念。

在接下去的询问中,各位官员的回答,不是附和李夔龙就是赞成倪元璐所言,再无第三种标新立异的说法。

朱由检兜兜转转问了十几名官员,终于停下了问话,负着手慢慢走回了台阶之上。

他站在御座之前,一脸沉重的看着下方的官员说道:“原来在尔等心中,朝廷包括的内涵居然是如此之狭隘,除了皇帝和士大夫之外,你们究竟把百姓放在了何处?”

不待下方的官员回话,朱由检便快速的接下去说道:“你们天天在朕的耳边说,民惟邦本,本固则邦宁。但是如何到了朝堂之上,就忘记了百姓的存在了呢?

我太祖高皇帝昔日为何要删去《孟子》中: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一句?非是此句无上下君臣之道,而是孟子这话说的不对。君、民、社稷,此三者乃浑然一体不可割裂之事物。

无君之民不过是一团散沙,也非国之民众,不过是一群自私自利之徒,不能担当社稷之谓。而无民之君,非君也。是以君、民、社稷,三者一体,存者同存,亡者同亡。

我太祖高皇帝本淮右布衣,因蒙元失其民,天下兵连祸结,太祖高皇帝怜民生之苦,是以起兵反元,立下救济天下百姓之宏愿,方才上承天命,开创我皇明一朝。可见,我皇明之天命,即在于维护百姓之利益。

朕才能平庸,也非嫡长,这帝位原本与我并无干系。先皇兄英明睿智,本是中兴我大明之英主,可惜天不假年,慧深不寿,方将这大明江山托付于我。朕犹记得,皇兄临去之时,还殷殷嘱咐于我,曰:吾弟当为尧、舜。

朕登基之后,常常思索,何为尧、舜?朕闻:世说尧帝的日常生活是,茅茨不剪,采椽不斫,粝粢之食,藜藿之羹,冬日裘,夏日葛衣。

而舜帝选贤任能,放逐四凶。故有: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之言。

尧、舜虽名为帝王而实为百姓,帝王唯有维护百姓之利益者,方可为尧、舜。故君王无私利,君王之利益者,即百姓之利益。朕既为大明天子,自然就要维护大明百姓的利益。

现在湘鄂赣皖四地数千万百姓因盐价而生活困苦,诸君不思如何解决,却纠结于谁该为百姓吃不上盐负责,诸君真的把百姓的利益放在心上了么?”

倪元璐张了张嘴,终于还是什么声音都没发出来。而陆澄源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