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四百五十八章 不做死就不会死。(2/5)

作者:猛将如云
点点头,说:“宋献策原是江湖术士,无足挂齿。可恨的是举人投贼,前所未闻。李岩鼠辈,乃是故兵部尚书李精白之子,实为阉党余孽,牛金星更为衣冠败类,此二人日后拿获,寸斩不蔽其辜!”

那弟子见状,知道话不投机,便很是识趣的闭上了自己的嘴巴,心中却暗自盘算。

头一个弟子说:“洛阳为藩封重地,老师何不求见福王殿下……”

而前来与会的以分巡道王胤昌为首的几个文武官吏则是另有一番见解,王胤昌带头说:“近日洛阳城中谣言更盛,说李闯王如何仁义,只杀官不扰平民,只劫掠富户不骚扰贫民,随了闯王就不交纳钱粮,不再受官府豪绅欺压。据闻南阳各地愚民受此煽惑,信以为真,顿忘我大明三百年雨露之恩,纷纷焚香迎贼,成群结队投贼。城内饥民蠢蠢思动,业已危在旦夕。洛阳城内,也极其不稳。今日前来便是与现实商议如何保洛阳藩封重地,如今洛阳官绅百姓,一致公认,只有先生能救洛阳。”

吕维祺说:“学生自从罢官归来,优游林下,惟以讲学为务。没想到流贼猖撅,日甚一日,看见河洛不保,中原陆沉。洛阳为兵家必争之地,亦学生祖宗坟墓所在地。不论为国为家,学生都愿意追随诸公之后,竭尽绵力,保此一片土地。诸公有何见教?”

知府冯一俊说:“目前欲固守洛阳,必须赶快安定军心民心。民心一去,军心一变,一切都完。闯贼到处声言不杀平民,只杀官绅。一俟洛阳城破。不惟现在地方文武都要杀光,恐怕老先生同样身家难保。更要紧的是福王殿下为神宗皇帝爱子,当今圣上亲叔。倘若洛阳失守,致使福藩陷没,凡为臣子,如何上对君父?况且……”

吕维祺截断知府的话,说:“目前情势十分急迫,请老父台直说吧,其他道理不用提了。”(大道理老子比你会讲!老子就是靠讲理学忽悠人混饭吃的!有话就说,有屁快放!)

话说到这个份上。众人便不再绕弯子。直接说出了来意。果然,不出吕维祺所料,这般洛阳城中的文武大员前来,为的便是钱粮二字!

照着知府冯一俊的话。“洛阳存亡。地方文武有守土之责。不能推卸。然值此民心思乱、军心动摇之时,存亡实决于福王殿下。洛阳百姓们说:‘福王仓中的粮食堆积如山,朽得不能再吃。可是咱们老百姓流离街头。每日饿死一大批。老子不随闯王才怪!’……”

总兵王绍禹插言:“士兵们已经八个月没有关饷,背地里也是骂不绝口。他们说:‘福王的金银多得没有数,钱串儿都朽了。咱们快一年没有关切,哪王八蛋替他卖命守城!’我是武将,为国家尽忠而死,份所应该。可是我手下的将士不肯用命,叫我如何守城?”

分巡道王胤昌接着说:“目前惟一救洛阳之策,只有请福王殿下打开仓库,拿出数万两银子犒赏将士,拿出数千担粮食赈济饥民。舍此最后一着棋,则洛阳必不可守,福王的江山必不可保,我们大家都同归于尽!”

原来是这群家伙把主意打到了福王头上,吕维祺顿时心中大定,那福王在诸多宗室亲王之中素有富名,身为神宗爱子的他,父母亲为他多方筹划夺嫡不成,便将这个爱子送到河南之国,为了弥补心中的缺憾,更是给了福王无数的经济补偿,两万顷的王庄土地,盐引、茶引、皇店,有人很是带着些醋意的这样描述福王的恩宠,“朝请则夕允。”

在从自己家中拿出千余石陈粮来赈济城中饥民,防止他们趁机作乱之后,吕维祺肩上担负着洛阳满城文武大员缙绅士子的重托,往福王宫中求见福王朱常询。

一道高厚的红色宫墙,将福王府同洛阳全城划成了两个天地。崇台连城,墙垣高厚,在宏伟壮丽飞檐红墙映衬下,王府前的广场尤显平阔,那些高大的石狮尽显威武。

王府主殿的迎恩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