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七百零六章 君臣同欲(3/5)

作者:猛将如云
几个人互相看了一眼,都对皇帝的心思‘洞’若观火。眼下,承天皇陵若是有失,便意味着大明王朝连标榜自己具有承天继统合法‘性’的地方也保不住了。这是在政治上的大失败。在经济上自然不用说了,德安四府都是粮食产区,而且人烟稠密,又是守着长江、汉水,倘若是当真被李自成拿来做谋逆作‘乱’的老巢。那么,他在上游,只怕对老朱家的威胁不比当年的陈友谅差!在军事上,居高临下。不需要有什么强大的水师,只需要征调民船,顺流东下,武昌、九江、安庆、芜湖各处无险可守!只怕流寇的大旗会一直冲到南京城下!

南京!绝对不可以!

大家这几年,不管是不是东林党,都悄悄的在江南各处。特别是松江府、上海县等处购置田地,修建房屋,添置产业。为的便是看好了这里有长江天险作为屏障。流贼的兵马便是再强也只能在江北活动,是断然无法越过长江半步的!

何况,江中还有南京留守衙‘门’和南粤军的水师在往来巡哨!便是流贼有千军万马也只能是望江兴叹。可是,如今襄阳上游丢失,势必‘波’及江南各处。

“陛下。臣等以为,闯曹回革等辈既以大兵数十万,裹挟百万南下猛攻襄阳,其目的无非是南下就食。当日侯恂曾经言道,‘臣乡自贼中来者皆言百万,今且以人五十万、马十万计,人日食一升,马日食三升,则是所至之处日得八千钟粟也。中原赤地千里,望绝人烟,’如何能够供养这许多人马?此辈南下,无非是为了粮草。”

“从左镇所发之战报可知闯曹回革等部‘精’锐悍贼尽数南下湖广。河南其腹心势必空虚。臣等以为,可令三边总督孙传庭出潼关以蹑其后,攻其后路,屠戮其家小‘妇’孺。令贼军惊‘乱’,势必回师相救根本之地。到时,孙白谷所练之秦军‘精’锐,正好可以以逸待劳。此战若是顺利,则流贼势必元气大伤!”

“陛下,臣执掌户部,深知财税钱粮之艰难。如今到处灾荒,田土抛荒甚多,可于各地行屯田之事。臣称之为屯田八事,一为军屯。军买官屯,民占军地,奕叶相传,不必究问。但就册报征解,即以折‘色’改征本‘色’。二为民屯。凡荒闲可耕之地,出示召募军民商贾,愿捐资开垦。即给帖为永业。三为兵屯。有事用兵以战,无事用兵以耕,仍以七分守城,三分屯种。四为商屯。依垦田多寡颁给职衔。五为水屯,召习水利之南人,度其原隰,使地无旷土,水无遗利。三年后起科。六为陆屯,择不‘毛’之地,树以桑枣,随其所便,永不起科。七为罪废开屯。八为设官,特遣大臣专理屯务,设屯官分理,宽以吏议,迟以岁月,使其便宜行事。令野无荒土,人无流民。不消数年,则粮饷充足,流贼可定!”

傅永淳的这个法子,倒也是发现了眼下大‘乱’的根源,便是在于土地的大量兼并集中,国家收不上钱粮赋税。但是,这套方案,却也是建设在沙滩上的空中楼阁。

别的不说,招募流民开垦荒地。农具、口粮、种子、房屋从哪里来?说得好听,三年后起科开始收钱粮,只怕不等到三年,刚刚从熟荒地变成粮田就被大户们侵占过去了!

今年‘春’天。太仓州大旱,斗米钱一百一十文,民有食子者。遗惠祠及隆福寺集饥民千余,日死无萁,税粮急,漕米许三分之一。改麦折价,每石一两五钱。冬米每石四两,饿死载道,河中浮尸滚滚。城‘门’巷口抛弃小儿百十为群,或有人引去,或视其僵死者,尽弃之丛冢,或聚而焚之,或掘坑埋之,盖不胜数。幸不死者,剥榆树皮为饼,糠皮为粥,一望村落,树皮剥尽,是数十年没有过的饥荒。湖州大旱,飞蝗蔽天而下,所集之处,禾苗与芦苇立尽,民削树皮木屑杂糠秕食之,或掘山中白泥为食,名曰观音粉。含山左侧地名良村,强徒数百啸聚作‘乱’,幸亏不日被扑灭,可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