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七百零七章 孙传庭出关!(2/5)

作者:猛将如云
文官巡抚以下、武官总兵以下,一切升赏黜罚生杀之权悉数交给了他,目的只有一个,令其迅速兵出潼关。[看本书最新章节请到棉花糖小说网www.mianhuatang.cc]

消息传出,整个西安城内的官员绅士将领勋贵宗室们立刻沸腾了。纷纷到督师行辕叩问,督师大人何时出关剿贼,我们筹办犒赏三军的酒肉猪羊等物。

秦王府更是派了几名大太监到行辕来,送来了不少银元粮米猪羊酒水不说,更送了一张秦王殿下亲笔书写的墨宝,祝愿孙传庭出关之后旗开得胜,为老朱家保住祖坟。

乍看上去,似乎是孙传庭威望到了极点,深孚众望,但是,变戏法的瞒不过敲锣的。

“他们这哪里是期望本督出关去与流贼作战?他们分明是盼着本督赶快离开陕西,这不是欢送我军出关剿贼,这是送瘟神!”孙传庭在同冯师孔密议时一脸的阴郁。

在他看来,这些大臣宗室如此恳请的要求他尽早出潼关,不过是基于一个字,“利!”那些籍贯江南,或是属于东林派系的,不愿意左良玉被李自成一路追到江南去,也不愿意张献忠有机可乘窜入江南。搅和了他们的桃源胜景。

至于说陕西的官绅将领和宗室,更是 裸了。只要孙传庭一走,那么他所推行的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的制度,就会无声无息的结束。

每年农历五月,差不多是大明各处夏粮收获的季节,明季田赋分夏税与秋粮,夏税无过八月,秋粮无过明年二月,不过大明今年仍是灾荒处处,便是江南的湖州府,一样蝗灾大作,民削树皮木屑杂糠秕食之,或掘山中白泥为食,名曰观音粉。

所以,孙传庭也是一个字,拖!至少他要拖到夏粮征收入库,秋粮即将上场为止,到那个时候,军饷军粮也显得稍微充裕一些,若是东进河南又有什么闪失,退守陕西也有物质基础。

“八百里秦川的麦子、棉花,胡麻,若是都收纳入库,粮饷充足士饱马腾。本督即刻领人马出关与流贼决战!”面对舆论的义正辞严,孙传庭的答复也是慷慨激昂。“虽马革裹尸亦是九死无悔!”

不过,朝野上下一片的激昂慷慨,督促孙传庭出关的声浪之中。也有一些不太合群的声音。同发出这些声音的人相比,其他一些大臣却内心忐忑不安,他们盘算过朝廷现有嫡系可用兵力已经被分割为三大部分:辽东的军队虽然比较精锐,但抵御清兵已难以胜任,实在无法移调;左良玉部号称兵多将广。实际上畏敌避战,跋扈难用;可以用来对付起义军的唯一王牌,只有孙传庭统率的陕西官军。孙传庭部倾巢出动要是真能取胜,自然是如天之福;但是,他们也感到这种侥幸取胜的希望毕竟非常微弱,如果孙传庭部一旦被歼,大明朝廷的覆灭就注定了。

作为并非朝廷嫡系的梁国公所部南粤军,便会乘机而起,天晓得他李守汉会不会变成第二个曹操或者是李渊?

因此,他们极力主张慎重行事。至少要等到京营的新军操练完成,手中有一支可用之兵才可以动用孙传庭的人马。有的大臣直截了当地向崇祯皇帝说明利害,指出孙传庭部在陕西不动的话,起义军要北攻京师或东下南京都难免有后顾之忧;如果李自成义军打算先取陕西,孙传庭可以不脱离自己的后方基地,固守潼关,比孤军深入河南、湖广要有利得多。兵部侍郎张凤翔说得最为恳切:“孙传庭所有皆天下精兵良将,皇上只有此一付家当,不可轻动。”

但是,言辞再恳求。也架不住几乎整个明朝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