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七百一十二章 大魔王的传道授业(2/6)

作者:猛将如云
裕的江南地区,一样遭受极为严重的打击。

朱元璋时期,大米一石价格为两钱五分白银,折铜钱二百五十文,明中期涨到五钱,这个价格维持百年左右,直到万历末年才涨到七钱,天启元年之前,大明朝的米价,除非遇到特大灾害,从未超过每石一两。

从崇祯十二年起,苏杭等地,米价一直徘徊在二、三两之间,依古时这种米价,若一两银能买到二、三石米,便为太平盛年,一两银买一石米,为正常年景,略略紧张,一石米若超过一两银子,往往便有饥荒了。

试想一下,如果整个长江中下游平原都依赖南中转运来的粮米过活的话,会是一种什么景象?

几次朝廷大佬有意要对李守汉不利时,南粤军立刻便以撤走粮船为要挟,同时截断南北漕运,顿时便让大江南北的州城府县米价腾贵,粳米每石银五两六七钱,麦每石也涨到了三两五六钱,登时便令朝野上下哑口无言。粮食的威胁,比数万大军来得还要厉害。

“便请贵处报价便是。我奥斯曼帝国苏丹陛下已经全权委托与我。”科普律鲁一脸的有恃无恐,“至于说支付方式,只要贵处提出。mianhuatang用贵处的银元也好,我奥斯曼的金币也好,都可以写在条约当中。”

对于将银元的流通范围逐步推广,也是南粤军上下的一致目标。如果能够推行到与奥斯曼帝国的贸易当中,自然是一下子扩大了数千里的使用半径。

“好!那便以我南粤军所发行之银元作为贵国与我南粤军往来贸易的计价单位。”

一件大事便在只言片语当中尘埃落地,从此,南粤军所发行铸造的银元,便会作为奥斯曼帝国与南粤军贸易活动之中唯一的计价结算方式,出现在奥斯曼帝国的府库当中,出现在那些总督、帕夏、阿拉伯部落酋长们的宝库里。钱箱当中。

“我英格兰与南粤军的贸易,也愿意接受这样的结算方式!”虽然是有些声嘶力竭,但是温斯坦莱的话,除了负责记录的文案忠于职守一丝不苟的记录了下来,很不幸的,被在场的官员们给自动忽略掉了。同与奥斯曼帝国的贸易活动相比。英格兰的筹码实在是太少了,在南粤军的天平上是个很轻很轻的砝码。

何况,科普律鲁紧接着又抛出了一个重量级的砝码!要在政治问题和外交上与南粤军展开合作!

“我奥斯曼帝国苏丹陛下,会尊重贵国在印度的权力。印度,是贵国的土地。我奥斯曼帝国苏丹陛下,尊重李公爵殿下在印度及周边海域的一切权力。”

奥斯曼帝国的这种主动示好,自然是被第一时间送到了李守汉面前。

对于苏丹陛下的卖队友行为,正在与亲家、儿女、女婿和几个心腹重臣一道饮茶谈天的李守汉,不由得眼角露出了微笑。

“这一下。印度洋上,奥斯曼帝国的海军便不要想再来了!”从此,南粤军的海军便可以彻底的控制这一片海域,锁死天竺向外进出的海上通道。然后,陆军在沿海建立的各处据点,便可以大踏步的向内陆挺进。那些不听话的土邦主,可以立刻变为奴隶。那些虽然听话,但是所在的地理位置和出产太过于重要的土邦主们。也是不能留在人间,还是去伺候湿婆大神或者是见安拉吧!

“父帅。为何奥斯曼突然放弃了这一大片海域?将印度海面拱手让给我南粤军?”郑森却有些摸不着头脑,即使是要向南粤军示好,也不必下这么大的本钱吧?只需要两军在海面上保持友好的态度也就是了。为何要放弃对整个印度洋的控制权争夺?

“二弟,你只是看到了此辈需要向我示好。却不曾想到,此辈眼下的重点不在东线。而是在西面。奥斯曼的苏丹要与欧罗巴各国国王争雄,一统各国。自然是要借助海上的力量。若是有大批的船只火炮兵力在东线与我军争夺对印度海面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